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第2/3页





    薛洋这边拿下善阐府的时候处在大厘城内的郑买嗣也接到了长子的汇报,吐蕃人现身了,大约两万骑兵已经越过南诏国的边境进入剑川城附近。高原铁骑对于南诏国内的人来说实在是心有余悸,郑买嗣不敢怠慢让长子开始在西面收缩兵力据关而守,同时开始琢磨着如何在两强之中取得一线生机。

    和郑买嗣一起关注吐蕃人动静的还有玄影卫和胡敬璋。吐蕃人是温韬请来的自然要第一时间和他们取得联系,得知消息的胡敬璋立即派温韬前往剑川,准备和吐蕃商讨共同对付天策军的事项,实际上胡敬璋对于吐蕃人只派出两万人有点不满,他可是和天策军打过好几仗的人,尤其是此次领兵前来的还是老对手薛洋,所以临行之前交代温韬一定要想办法让吐蕃人再派援军赶来,否则的话依靠两家加在一起的十万大军根本无法和对方抗衡。

    而几乎同时得到消息的秦空却立即飞速将这个消息传给薛洋并同时遣人立即回传长安大本营,吐蕃人出兵了,两万高原铁骑已经进入剑川。这个消息传到善阐府的时候薛洋已经在善阐府那边休整完毕准备进一步往北,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改变方向前往弄栋城。弄栋城位于羊苴咩城和郑买嗣的龙合城之间,是两军的分界线。如果吐蕃和胡敬璋联军要想往东的话必然要走弄栋城,所以薛洋打算在这里伏击吐蕃人。在临走之前薛洋交代玄影卫尽快将善阐府陷落的消息散布给郑买嗣,逼迫他在西面将兵力继续收缩。与此同时传讯给李阳和柴嘉,让他在拿下建水城之后立即北上直接攻打通海都督府,将兵锋直指郑买嗣的老巢大厘城。

    薛洋的布置可谓是直接针对吐蕃人,同时尽快扫清郑买嗣在南边的威胁,让后方军队尽快整合在对方的大军到来之前汇合。不过在薛洋的布置中徐英和李神福两人率领的兵马却从战斗序列当中消失了,这两人几乎在薛洋分兵前往善阐府的时候就开始隐藏自己的踪迹,会川城下也没有如期等到他们的人马,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一样,对此薛洋也没问,反倒是让玄影卫打探起羊苴咩城那边的情报让他们尽快传递给徐英。

    薛洋这边在得知吐蕃人过来之后迅速调整部署,准备迎击。温韬在剑川城却碰到了麻烦,这股吐蕃人显然不是当年和天策军在原州对阵的吐蕃人,对于天策军的战力完全不了解,而且还自大自傲的很,言语之间丝毫不把天策军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大唐帝国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就不可能是他们吐蕃铁骑的对手,对于温韬让他们加派援军的要求直接一口拒绝。温韬这个辩才无碍的盗墓头子碰了一鼻子灰回去见胡敬璋之后直接开口言道吐蕃人不可靠,需要另想他路。

    胡敬璋和温韬两人翻开地图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这几年在他们在南诏的西部山区除了休整还不断完善当年的那份地图,也算是对于西南地区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两人研究了一夜之后将目光定在了远离战局中心几乎在西部边陲的丽水城。

    “你是说咱们去丽水,然后想办法去缅夷那边,或者去弥诺国?”胡敬璋自己都不确定了,现在好歹也还算在大唐的境内,但是如果按照温韬最后划定的路线,那真的去了最极端的地方了。

    “大帅放心,那边也不算很差,至少咱们过去可以说是逍遥无敌可以真正建立一个属于咱们自己的国度。”温韬点头道:“而且走之前再去坑一把这个南诏国主,让他出钱出人送咱们离开。”温韬有句话没说出来,他准备坑一把隆逊没错,还想着将吐蕃拿下水,这样才能够避开所有人的耳目和视线,安然撤退。

    “好吧,我去整顿兵马,做通下面人的思想,此一去只怕以后真的要离国万里再也回不到故土了。”胡敬璋也是长叹一声,无可奈何。

    温韬和胡敬璋分工之后,胡敬璋去整顿自己手下的兵马,并且开始准备撤退事宜,而温韬则一面暗自派人去散布吐蕃进入南诏国内的事情,想办法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天策军,一方面开始以吐蕃人需要粮草补给为由将羊苴咩城附近的几个仓库全部搬空,并且将南诏国西部守军中和自己交好的几人全部劝服,秘密安排人手和自己一起往西撤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