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请安折察觉猫腻 说娶妻三人攀比(二合一)-第2/3页



赵泓乾哪里还不明白贾珩所说的意思,苏州府没有种粮食,但大周其他的地方总会有粮食吧。我苏州有的是钱,用钱买就是了。

先是用低价从农户手里收购生丝,制成丝绸后高价出海,这是第一波收益。

然后从外地低价收粮,运到苏州再高价卖给农户,这是第二波收益。

农户辛辛苦苦种桑养蚕,一年的收入最后又回到了他们的手中。而且还能足额准时的送去赋税,年年考核皆是优等,简直一举两得。

至于那些“低贱”的农户,我等华服高座的官员,能让你们能填饱肚子,难道还不能让你们感恩戴德吗?

贾珩看着愤怒的赵泓乾,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这其实也正常,江南不比北地,向来是不缺粮食,粮食价格比之北地来说要低不少。加上又靠着市舶司,海贸发达,出海之后,丝绸的价格比黄金更胜一筹。要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

“你别说了,我当然明白。可他们却是忘了,江南的粮食才是我大周稳定的基石。如今还只是苏州,若是旁边的杭州、扬州等等皆如苏州一般,大周的粮荒怎么可能避免。稍有天灾,饥荒之下,那会是怎样的场景?”

赵泓乾苦涩的脸上,带着一丝惶恐。他连忙翻找着江南其他地方的折子,贾珩阻止了他。

“不用找了,我已经打听了江南其他各地的情况。如今是苏州杭州两府改田为桑的情况比较严重,约莫占据了种粮的七成左右。其余各地还好,没有超过三成,暂时还能保证粮食自给自足。”

赵泓乾听到贾珩所说,心中的担忧少了些许,不过还是愤然道:“江南自给自足,其他地方岂不是随时游走在粮荒的边缘?”

北方粮食大多只够自己嚼用,根本无力充实各地太仓存粮。若是有个天灾人祸,怕是整个大周就会出现用粮紧缺的情况。

赵泓乾拿起奏章,想要批示一番,不过想来想去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最后重重的叹气一声,合上了折子:“就如你所批,先看看情况吧。他们背后的人太多了!”

贾珩说道:“先等等吧,待咱们的布局完成,那些人一个都跑不掉。”

……

苏州的请安折子,最终因为贾珩无意间得到的消息变成了两人对大周粮食储量的担忧。

不过这件事,在大周无数的政务中也只是冰山一角。

两人不断批阅着,随着时间的流逝,桌案上的折子逐渐减少。内监则是根据两人的批阅,送到不同的部门中。

还没到中午,两人终于让内监送走了最后一封折子。伸了个懒腰,赵泓乾重新恢复了精神,一拍贾珩的肩膀:“走,咱们去报恩寺!”

宫门外,贾珩与赵泓乾换上了常服,一人一身淡蓝色常服,带了几个护卫就骑马准备出发。

“嘿,贾珩!”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两人回头一看,只见忠顺王赵曜穿得如同红包一样走了过来。

“哟,大侄子也在。准备去哪啊?”

贾珩两人都是嘴角一抽,特别是赵泓乾,不知该如何回答自己的九叔。

不过他还是回道:“九叔,侄儿准备与珩兄弟去报恩寺。”

“报恩寺啊,那里的素斋很不错的。正好我今日无事,咱们一起去吧。”

赵曜一听也来了兴致,说着就准备出发。

贾珩与赵泓乾面面相觑,随后皆是无奈的笑了笑。

“走啊,都快中午了,去晚了今日的素斋就没了!”赵曜看到两人站在原地不动,催促着二人。

赵泓乾只能上前悄悄在赵曜耳边说了几句,直听得赵曜瞪大了眼睛。

最后他重重的拍了拍赵泓乾的肩膀:“大侄子好想法,我就说嘛,盲婚哑嫁要不得,想当年九叔我就是偷偷去看了你婶婶……”

估计是赵曜的声音有些大,让旁边守卫宫门的禁军将士看了过来,贾珩连忙捂住赵曜的嘴巴。

在赵曜呜呜呜的声音中,把他塞进马车,随后示意赵泓乾赶紧出发。

三人坐在车上,嘀嘀咕咕的说着话。赵曜给自己的大侄子说着当年自己的“丰功伟绩”。

只见他口若悬河:“你听九叔给你说,这女人最重要的就是性格,一定不能娶那种泼辣的,特别是将门之女。要不然万一吵起来,我怕你打不过她……”

“九叔,母后听到你这句话,你觉得她会不会拎着刀去王府找你?”赵泓乾阴恻恻的说了一句话,让赵曜后边没说出来的话噎在了嗓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