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大结局(下)-第2/4页



    清晨。

    大雪纷纷扬扬,紫禁城午门,跪满了七品以上戴孝的京官,雪地上一片号啕!

    辰时整,左掖门开,胡宗宪、李春芳、吕本、高拱戴着孝走了出来。

    右掖门再开,真正悲痛至极的吕芳领着司礼监太监戴孝走了出来。

    内阁六部一行,司礼监一行,从两门走到午门,恭候新君颁读遗诏。

    飘洒一夜的大雪,恰好在此时停了,风也停歇,官员们的目光都望向了午门。

    无数双含泪的眼睛,期待地望向了渐渐开启的城门。

    然而深深的门洞里,是一片空寂的内宫,没有那位年幼的新君出现。

    不过还未等百官骚动,领着内阁诸员的胡宗宪,就面对午门外拜下,吕芳领着司礼监,也朝着那个方向跪下。

    片刻后,官员听到背后的跸道雪地上,传来了车轮辗着积雪发出的声音,也听到了整齐沉重的步履发出的声音。

    “恭迎新君圣驾!”

    挂着孝布的御辇,在陆炳为首的锦衣卫和御林军的护卫下,慢慢接近,离午门还有很长一段,便停了下来。

    眼眶通红,重孝在身的皇太孙从车门里出来了,陆炳伸手搀住这位的手臂,缓缓下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用任何人领呼,文武百官同时发出了山呼声。

    没有质疑,也没有迟疑,面对一个年龄并不适合,辈分也不合适的皇太孙,莫名的上下一心。

    皇太孙朝前走了几步,站在御辇旁,并未走入午门。

    这个时候,群臣才听到,后面居然还有车轮声。

    又有一群人赶到,为首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走上前来。

    “此人是……”

    “是海瑞!”

    “上奏《治安疏》的海刚峰!”

    或许没有一位官员的相貌,能有这位的记忆深刻,以致于分隔数年,又满面风霜,依旧能很快认出。

    无他,敢于批龙鳞,并且说出了许多官员想说不敢说的海瑞,终究是如雷贯耳,威名依旧!

    而海瑞来到皇太孙身后拜下,双手高举,奉上经卷:“臣海瑞遍及四洲,观天下之大,得真武之赐,进献千秋经,愿我大明以民为本,国泰民安,四海咸服,千秋万代!”

    海瑞洪亮的声音回荡午门,在百官的注目中,皇太孙郑重地接过书卷:“皇爷爷苦候此经久矣,孙儿定不负此念,敬之重之,恪守躬行!”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露出忧虑,因为这就赋予了浓重的孝道色彩,经上所言,必然成为新皇必须遵守的准则。

    唯独海瑞和胡宗宪十分放心,前者知道经书所记录的内容,后者则是知道此经是何人所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份被大明朝遗忘了很久,甚至从太祖时期,就没有用过的孟子之言,将成为此后大明天子遵循的祖训。

    肯定不足以千秋万代,也不能千秋万代,但已经改变了许多许多!

    皇太孙轻轻抚摸,眼神中浮现出明悟:“先生……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公元一五六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皇太孙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从这一刻起,揭开了长达二十六年的万历大改革序幕,直至两任首辅胡宗宪、海瑞相继致仕,彻底奠定了大明中兴的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