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武后:这个时候立功,是要气死我么?-第2/3页
薛讷拜倒:“是!”
李弘欣赏于这份惜字如金的务实,接着看下去,没多久微微皱起眉头,冷笑道:“未想到武承嗣还能立功?”
此时殿中还有好几位亲信臣子,听到这般说法,神情都有变化,元万顷更是轻咳一声,予以提点。
李弘听到轻咳声,也知道其意,那毕竟是承袭太后武氏香火的国公,喜恶不能表现得太明显。
但他还是明显不悦,看向薛讷:“上面所述,武承嗣先是入卞国公府加以试探,在得知卞国公准备大义灭亲后,令内卫行动,自身坐于正堂之上,全程未动,直至贼人全被缉拿,可有此事?”
薛衲点头:“有。”
李弘重新看了一遍案录,见上面描述克制,不偏不倚,不禁沉默下去。
殿内静悄悄的,心腹臣子眼神交流了片刻,苗神客不愿出头,元万顷则进言道:“陛下,历任官员只要不犯错,维持治下稳定,都是大功一件,周国公亲身犯险,缉拿贼人,功劳确实不容抹杀。”
李弘终于开口道:“武承嗣此次确实立下功劳,然其之前遗失鱼符,致使吐蕃囚将勃伦赞刃出逃,功过相抵便是……”
元万顷满意地坐下,苗神客仔细观察圣人表情,心中有了数,齐齐高颂:“陛下圣明!”
李弘不是小鸡肚肠的人,他对于武氏子确实恨屋及乌,却也不至于一直盯着不防,如此处置,恰恰是生出了警惕之心。
因为近来每每入太后宫内问安,与武后讨论政事,终究是受其引诱,生出了用太后辅政之心。
武后的能力是关键,还有一点原因也不可否认,那就是武氏外戚太过废物。
后宫掌权,必须要通过外朝来延伸其势力,最坚定的支持者始终是有着血脉关联的族人。
所以外戚高官为主,麾下再有着大批官员拥护,就成了历朝历代后宫干政的模式,武后接下来如果从幕后走到台前,也必须这么做。
而武氏子弟声名狼藉,又是出了名的废物,有多少臣子愿意依附他们污了名声,最后说不定还捞不到好处,如此一来,李弘才敢放心用武后。
可现在武承嗣所为,证明他们居然也能有作用,这就危险了,李弘微微转过身子,视线望向斜后侧,那面刻满了木牌的屏风。
凝视片刻后,这位圣人目光中的火热终于消散,注意力完全从屏风上撤回,默默地道:
“凡事终究是不可操之过急啊!”
……
长生院。
武后挥了挥手,一群太监悄无声息地退下,她站起身,在院内散起步来。
身姿摇曳,精神十足。
武后已经明显感觉,儿子李弘对她的依赖感逐渐增强。
这完全在她的预料之中,她辅佐李治二十年,很清楚想要当一位明君,需要多么辛苦。
李治由于权欲心比李治重的多,许多事情都想一手抓,生怕下面的臣子有欺瞒,一开始的工作量更大,所以才引发了家传病痛,连三十岁不到就开始断断续续地生病。
李弘虽然比李治好一些,但他心气也极高,想要继太宗高宗之后,开创大唐盛世,准备改制,这比起正常治理国家更要辛劳,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这点圣人恐怕自己都没意识到,恰恰是身体的拖累,让他更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最大的成效,行事就越来越焦急了。”
“他需要完全信任的辅政之人,要么是臣子,要么是我!”
“圣人会选择我的!”
武后心中越来越有把握,在院内转了一圈,最后来到院前,看着那匾额上的长生二字:“这个寓意不错。”
高太监位于身后伺候,此时笑道:“太后福寿绵延,定能青春永驻,长命百岁呢……”
对着这等毫无水平的恭维,武后平日里都是不屑一顾的,此时却禁不住露出几分笑意,轻轻抚了抚没有一根白发的发髻:“都说韶华易逝,本宫却是没那么容易老的!”
高太监虽然心中对这位主子再无半分往日里的情分,但也不得不承认,武后有底气说出如此霸气的话。
又赏了半响花,武后放松完毕,劳逸结合,准备回殿内继续分析如今的朝局了,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