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皆大欢喜,都赢麻了!-第2/3页



  帷幄后面,李治的面色变得疑惑,心中暗暗的道:“这绝不可能!”

  科举是改变命运的事情,为了别人的冤情,去放弃自己的前途,这样的高尚,或许有一两人,但绝不会多。

  此次中毒牵扯数十人,如果仅仅是一两人愿意与张阳同案,那又有何意义,还是要毒害别人?

  除非……

  他看起了李彦特意整理出来的线索名单,很快目光一动:“媚娘,你看一看。”

  武后接过,很快若有所思,然后恍然:“陛下,妾明白了。”

  帝后对视一眼,已经了然于心。

  原来如此。

  苦肉计。

  有了前面的好印象打底,李治只觉得这群士子傻得可怜。

  就算此计现在成功了,当官以后呢?

  你们以后没有交集吗?

  一旦有了交集,那岂不是人人都握着对方的把柄?

  众志成城克服不公时,可以同患难,等到掌握了权力,又岂能同富贵?

  现在好了,不需要你们烦恼,把柄都交给朕!

  算了算这些江南士子的人数,他们的家世背景,李治眼睛微微一亮。

  之前还烦恼李敬玄下去,怎么平衡朝野局势,这倒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谷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李元芳坐在下面,准备继续查案。

  这种事情,大家可以对真相心知肚明,但不能揭露出来。

  揭露出了,就是欺君大罪,如果不治,那皇权何在?

  以后要是觉得科举不公,都在考试前吞个药示威,那也别取士了。

  所以此案不能深究。

  李治话题一转:“元芳,今科士子名单你看过没有?”

  李彦一听就知道,自己的引导结束,接下来该对方了,立刻道:“回陛下的话,臣看过了。”

  李治语气变得温和,颇有几分语重心长:“你是内卫立功,不受三省六部所治,便可解褐入仕,而那些科举士子,多年苦读,却依旧艰难!”

  他娓娓道来:“武德一朝,吏治崩坏,贞观元年,先帝让房公(房玄龄)精简官吏,房公不辱使命,裁剪朝官至六百多数,朝廷每科的取士之数不可滥为……”

  这话不假,宋朝进士动辄数百,结果呢,冗官不说,还造成党争。

  因为官位就那么多,每年新科进士等着,那些老的又没那么容易死,自然得争。

  斗倒下去一批,才能空出新的官位,让新人上来。

  可这话也不完全对,唐朝进士这么少,更大的原因是世家门荫泽过盛,将名额抢占了。

  李治对于朝中情况,其实一清二楚,只是平日不说,现在倒是提点一二,言语里更刻意多出几分同情与暗示:“可天下士子众多,尤其外州,得文解入京,路途劳顿,相当不易,建贡院学舍,亦是体谅,你也是长于凉州,对此应有体会!”

  李彦眨了眨眼睛:“陛下仁德!”

  李治见他还是不懂哦,就将名单传递下去:“你仔细看看,倘若有合谋嫌疑,他们是为了什么?”

  李彦在帝后的光辉笼罩下,终于露出恍然:“难道说……唉……”

  李治见他眉宇间有同情,顺势道:“此事由江南案而起,士子既不为恶,有些就不必深究了……”

  李彦一怔,彻底露出心悦诚服之色:“陛下宽厚仁德,臣明白了!!”

  武后在边上暗暗学习,感叹陛下的驭人之术,是愈发的炉火纯青。

  李治目露笑意,坦然受下。

  这便是皆大欢喜。

  收获了一批新的棋子,愈发坚定了能臣的忠心,还打开了平衡局势的新思路。

  都要赢麻了。

  但扫了眼供词对李守一的控诉,李治又露出厌恶。

  这种恶徒,还是李敬玄之子,就不必留着了。

  李治问道:“李守一在内狱中,可有审问?”

  李彦摇头:“并未审问,他原本诸多隐瞒,臣以为是与深涉此案,才将之拿下,如今看来,却是与此案无关。”

  李治冷声:“若不亏心,何需隐瞒?此案不必交由内卫来审,将李守一转入长安县衙,好好查一查这位李侍郎的爱子,这些年间都做了什么,一起示众!”

  李守一完了。

  长安的这些勋贵子弟,如果查起来,就没几个干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