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争论



  曹恪循声望去,发现第一个开口反对曹操迎奉天子的居然是夏侯惇。

  曹操见自己的好兄弟反对去迎天子,有些惊讶,随即问道:“不知元让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

  “末将斗胆问一句,主公迎奉天子的目的是什么?”作为曹操的发小,夏侯惇在问曹操话的时候没有什么顾忌,大大咧咧地问道。

  “当然是为了匡扶汉室。”曹操道,  “我们当初不正是为了诛灭国贼、匡扶汉室才起兵的么?”

  “匡扶汉室?”夏侯惇道,“主公难道真的认为,汉室还有可能复兴吗?”

  “这个……”曹操似乎被问住了,欲言又止。

  现在只要是个有脑子的人,都看得出汉室早已衰微,复兴无望。

  曹操当然也知道这一点,  他之所以想要迎奉天子,不过是想依丁冲之言,将汉室控制在自己手里,用朝廷的名义去号令天下群雄。

  如果群雄中有不服的,到时候自己就可以用朝廷的名义率军讨伐,师出有名,别人也没什么话说。

  至于复兴汉室,只是一个用来凝聚人心的口号而已。

  可是这些想法,曹操不好直接向众人说明,只好闭口不言。

  堂下文吏中似乎有人还对汉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认同夏侯惇的言论,纷纷开口质问。

  “听夏侯校尉之言,似乎觉得汉室无望复兴?”

  “足下也是汉臣,食君之禄,怎么能问出这种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汉室怎么不可复兴?汉室当然可以复兴!”

  夏侯惇对众人的言语充耳不闻,说道:“现在天下分崩,四方豪杰并起,汉室已经衰败,  天下之中,  还有谁把天子放在眼里?人心已失,  天命已改,汉室又如何复兴?”

  先前开口质问夏侯惇的几个文吏似乎是被问住了,都住口不言。

  夏侯惇又对曹操说道:“末将认为,汉室复兴无望,主公把天子接来,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曹操“哦”了一声,问道:“有何害处?”

  “主公把天子接来,以后有事没事都要向他上奏陈事,天子也肯定动不动就要向主公下诏安排事做。”夏侯惇道,“天子的诏令,主公服不服从?如果服从,就意味着权力会大大受限。如果不服,那就是抗拒皇命,必成众矢之的。”

  须臾,又道:“更何况,那个天子还是董卓立的。我们本来就是经诛灭董贼为名起兵的,现在却要把董贼立的天子接过来当祖宗供着,那些当初和我们一同讨逆的盟友得知此事,会怎么看我们呢?”

  话音刚落,  曹仁、吕虔、曹惠、夏侯渊、乐进等人都随声附和。

  “是啊,  是啊。”

  “天子就是董贼立的。”

  “元让说的有道理啊!”

  “与其把天子接来受这种鸟气,还不如不接!”

  “主公好好在兖州当土霸王不好么?非得在自己头上找个管事的?”

  曹操见自己这些最忠实的部下都出言反对西迎天子,其中有几个还是自己的好兄弟,心顿时凉了半截。

  他还是有些不甘心,转过头来,询问荀彧:“文若,足下怎么看持此事?”

  “卑职以为,主公应该尽快率兵西进,迎奉天子,去得晚了,只怕会被别人抢先。”荀彧不假思索地答道。

  “文若,你也赞同主公去把天子接到这里来?”有个都尉讶然问道。

  夏侯惇也问道:“文若,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曹操见荀彧站在自己这一边,顿时信心倍增,随即问道:“文若,说说足下的看法。”

  荀彧道:“春秋时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洛邑而诸侯服从;本朝汉高祖东伐项羽,为义帝缟素发丧而天下归心。当年权臣董卓欺凌天子,威压汉室,曹将军首倡义兵,只因中州扰乱,无法分兵关西,勤王护驾,不过仍然遣王从事冒险西行,向天子致意。身虽在朝廷之外挽救国难,心却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主公匡扶天下的一贯志向。”

  四年前,董卓刚死不久,曹操就派遣从事王必带着厚礼冒险出使长安,不料走到半路,被河内太守张杨扣留,幸有董昭从中斡旋,得以顺利前往关中,见了天子一面,并送上厚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