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冠礼-第2/2页



  “孙儿也想早点将贞姬娶进家门。”曹恪说话时,有些不好意思。



  俄顷,他又问道:“那举行冠礼的日子定在哪一天呢?”



  “我和你阿翁商量了一下,二月初六是个黄道吉日,就在那天吧,孩儿,你以为如何?”曹嵩说道。



  二月初六,也就是大后天。



  曹恪道:“孩儿全凭大父和阿翁作主。”



  “好,那就这么定了!”曹嵩最终做了决定。



  ……



  二月初六这天上午辰牌时分,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箕山坞堡曹家宗祠之中,曹恪的加冠之礼正在举行。



  此次加冠之礼由曹德主持,曹操和荀或分别充任仪式的“赞冠者”和“大宾”。



  赞冠者负责吟唱祝辞,而大宾负责加冠和取字。



  曹恪先到祖宗牌位前行了礼,再到“东房”更衣,然而返回牌位前的苇席上跽坐,让曹德、曹操和荀或三人给自己加冠。



  “加缁布冠!”



  “加鹿皮冠!”



  “加爵弁!”



  曹德站在曹恪面前,朗声喊道。



  荀或按照曹德的指引,先后从苇席旁边的桉桌上取下缁布冠、鹿皮冠和爵弁,依次戴在曹恪的头上。



  每戴一次冠,曹操就唱一次祝辞。



  加冠仪式之后,就到了取字的环节。



  “请大宾为犬子取字!”曹德吆喝着,示意荀或给自己的儿子取表字。



  “《礼记》云: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荀或抚须说道,“恪、俨二字,皆有恭敬之意,词义相通。这孩子的表字就叫安俨吧。”



  “曹安俨?”曹恪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他觉得荀或给自己取的这个表字也挺好听的。



  只是,为什么“俨”字前面的那个字是“安”呢?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便宜哥哥曹惠字安民?



  正疑惑不解时,忽听见曹操问荀或:“中间那个字为什么是‘安’?”



  荀或道:“这孩子的兄长表字安民,他的表字中间的那个字自然应该用‘安’而不是其他。”



  “有理。”曹操颔首道。



  曹德这时对曹恪说道:“孩儿,还不谢先生赐字。”



  曹恪当即向荀或拜了一拜,感谢他给自己取了表字。



  取字完成,也就意味着整个冠礼进入了尾声。



  “恭敬安俨,贺喜安俨!”这是曹彬、曹玉、曹尚、曹疾等几位叔父的恭贺之语。



  “贤弟,恭喜了!”曹惠、曹昂两位堂兄也上前道贺。



  曹家的来宾纷纷上前,向曹恪道喜。



  冠礼结束,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正式成人了,可以娶妻,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曹恪见众人上前道贺,连忙拱手致谢。



  加冠典礼之后,曹嵩在自己的住处花厅大摆宴席,款待来宾。



  就在曹恪等人在箕山坞堡里参加宴会的时候,夏侯惇已然领着一万五千马步军兵离开雍丘,北上东郡,攻打白马。



  当然,雍丘方面这次也是奉曹操之命行事,目的是彻底截断吕布军的粮道。



  吕布军的后勤运输线原本有两条,一条是从陈留到濮阳,另一条是从河内到东郡。



  现在陈留全境已经被曹军收复,这条粮道算是废了。



  如果再任由曹军夺取白马,截断吕张联军控制的濮阳与河内张杨之间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保证唯一一条粮道的安全,吕布于是留张邈守濮阳,自己亲率三万马步军兵救援白马。



  夏侯惇攻白马不下,又见吕布引大部人马前来,只好引军南撤,退保长垣。



  吕布似乎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考虑到濮阳西边的鄄城驻扎着数万曹、陶联军,领着三万兵马继续南下,攻打长垣。



  夏侯惇闻讯,急忙发书向曹操告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