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 英子的暴打-第2/3页



    英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一些老农民的狭隘,她也是很清楚的。

    所谓的狭隘,用农村人的话来说,就是“聪明好说糊涂难缠”。

    这类人从表面上看,无论身世还是生活状况,其实挺可怜的。

    但是在处理一些家庭纠纷方面,往往就是很没道理地一根筋。

    根本就分不清是非。

    只是想当然地认死理。

    

    而他们想当然自以为正确的那个死理,其实是既害人又害己的一种方式。

    就像玉芬所面临的这种情况,你要从表面上来看,俞培华的父母挺可怜。

    本来就是过了大半辈子穷苦日子,好容易儿子有出息过了几年好日子,现在儿子又死了。

    老夫妻年龄大了没什么收入,生活困苦,唯一的孙子现在又要被人夺走。

    逼得老夫妻带着孙子只能东躲西藏。

    够可怜的。

    可是,你要是可怜他们,觉得随着他们高兴就是为了他们好,其实是害了这种一根筋。

    在老夫妻看来,只要能保住孙子在身边,哪怕三口人一块儿死了也是幸福的。

    他们这样想,也许还会这样做,有一天老夫妻实在无力抚养这个孩子,生活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带着孩子一块儿去跳河都有可能。

    所以说玉芬希望干脆利落地解决这件事的想法,也不算错。

    

    只要把孩子要回来,孩子回到妈妈身边,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有利。

    而俞培华父母不用带小孩了,也会相对轻松,也能喘口气。

    英子很清楚,只要自己一个电话打回东昌县法院,东昌法院那边肯定会上心去办的。

    也一定会很快就能办结。

    只不过对于俞培华一根筋的父母来说,就显得有些残忍了。

    英子觉得,这事要办,那是必须要办的,必须要把孩子给玉芬要回来。

    但是,总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回孩子,又不能在要孩子的过程中太残忍。

    基于这个想法,英子觉得这得求助于大哥。

    因为大哥在本县的人脉太广了,她需要利用一下大哥的人脉。

    首先就是让大哥找熟人,去调查一下俞培华那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家的情况。

    

    尤其重点调查俞培华大姐家的情况。

    因为以前英子听玉芬说过,她的公婆比较听大女儿的。

    英子的想法其实就是要来个曲线救国,通过俞培华的大姐,去影响她的父母,改变她父母的错误想法。

    这才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理顺了老夫妻的思想,把孩子交给玉芬才能成为一个皆大欢喜,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大哥听明白了英子给自己下达的任务,那肯定要丝毫不打折扣地爽快答应。

    不但接下任务,而且还不忘稍稍拍个马屁:

    “不得不说,还是俺家英子考虑问题全面。

    你说的没错,俞培华的父母这事做得确实不够理智,但遭遇也确实足够可怜。

    要是按照玉芬的想法,你让县法院强制执行,把孩子给抢回来,可就要了老两口的命了。

    其实,任何一个事物在时空当中都有多个侧面。

    那些一根筋的人只是坚定地认准了一个侧面而已。

    但是,再顽固的人,他们的思想也不会是顽石一块。

    关键就是要找一个对的人,能给老顽固展示事物另一面,并且让他接受。

    这样的老顽固我见过很多,表面上看很顽固。

    但是一旦让他发现了事物的多个侧面,这方面的思想立马就转变过来。

    你找的这个点真是太准了,老两口一直听大女儿的话,只要大女儿去讲道理,发话了,老两口的思想绝对转变。

    要想让俞培华的大姐按照玉芬的想法办,想改变俞培华大姐的思想,比改变老两口的思想简单多了。”

    “怎么简单了?”英子明知故问道,“你也不要太乐观了。

    老两口既然一直听大女儿的话,说明大女儿跟父母是同样的思想观念。

    

    你这么知道俞培华的大姐不是个老顽固?”

    大哥笑道:“他大姐是不是老顽固我根本不需要考虑。

    她再怎么顽固,毕竟是上有老下有小居家过日子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