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定
“这个止啊,还是和原文有关系,咱们得全面地看,这样,我在说一遍啊,你在仔细听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周老爷子抑扬顿挫地把《大学》开篇的第一章背诵了一下。老爷子的声线用来朗读这个,还真是相得益彰。
丁昕明连忙在心里记了一下。虽然周老爷子的语速很慢,他似乎也考虑到了丁昕明的状态。但是让人在短时间内记下一段话,还是太难为人了,尤其是对于丁昕明来说,并且这个还是文言文,实在是有些太过勉强了。
丁昕明只能全神贯注地去仔细聆听,以免产生什么遗漏。
这要是关键的东西没有听全,等到一会再问的时候,那不是太尴尬了么。
不过好在丁昕明不用去特意关注那些中间已经说过的东西,他只要记住他认为是核心的词汇也就可以了。
明德。亲民,至善,本末,始终,近道。
丁昕明在周老爷子说完之后,就开始默默思考着这些词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德,是要知道好的品德么?还是说好的认知?
亲民,什么年代啊,就有亲民了。那是爱戴人民呢?还是亲自去管理人民呢?
至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老爷子之前说了就是向上的终点。就把它当成一个十分理想的境界就可以了。
本末、始终。那这不就是事情原本的起因和事情的结果么。为什么要区分来说呢,是状态不一样么?还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这东西如果仔细想想的话,不就是刚才在谈的因果和变化么。总感觉里面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啊。
近道么,肯定不是抄近道的近道,应该是相似吧,就是和道差不多了?
如果这么思考下去的话,这不和周老爷子和冯哥在这一路上讲的东西有些类似么。
丁昕明下意识地摸了摸后脖颈子。然后继续思考着。
或者说。这些东西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叫法不一样。冯哥和周老爷子这一路上不就是这样吧,一个东西,这两人都能弄出好几个说法来,偏偏那说法还都挺有道理的。
那这句话的里面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冯哥他们之前说的东西呢。
“老爷子,这句话是谁说的啊?”丁昕明有点好奇的问道。他想知道这人的背景故事,或许能有所收获呢。
“这个,这个好像也没有太明确的说法啊,有说是孔子的,有说是曾子的,还有人说是别的儒家先贤说的。
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文中的主要思想还是和曾子的思想是比较贴合的。你也知道写作文肯定得有一个中心思想是吧。
诶呀,不管怎么说,反正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学问。”周老爷子也没料到丁昕明这小子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一时之间也没摸清他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他只是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做出了解答。毕竟这个好像真的没有明确的说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