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疆臣之路,开始!-第3/4页
“不要追了,咱们只靠过去,把前面船上贼人清剿干净了,便即收兵。”李长庚道:“眼下北风大作,贼人船只扯满了帆,这一日能跑出好几百里,咱们能这样追吗?若是咱们也一路南下,回来就是逆风,肯定会和后面的船失去联系!到那个时候就危险了!”
看着渐行渐远的两艘敌船,李长庚也叹道:“再说了,这追了上去,若真是短兵相接,咱们就一定有机会吗?贼人那船,你们看得清楚,比咱们的船还高出一层呢。他们居高临下,咱们呢?我也想啊,我比你们更想追上他们!可话说回来,我不能拿你们的命去冒险啊?”船上其他兵士听着李长庚言语,也打消了追击之心,只慢慢向那艘渐渐沉没的敌船靠去,准备多抓些活口。
忽听得脚步匆匆,一人从后舱走上,正是李长庚麾下的得力干将许松年到了,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封信件,道:“镇台,方才定海镇来了快船,说这封是京城的要件,还请镇台快些拆开看看。”
李长庚拿过信件,三两下便拆开了,可看着上面内容,却是又惊又喜,半晌说不出话来。
“镇台,这……上面写得什么啊?”许松年问道。
“京中的急件,说玉德马上就要滚蛋了。新来的巡抚,蓉俊,你也识得的,就是那日在梁湖镇遇到的阮元阮学使。待你再见到他,就得叫一声阮中丞了。”许松年字蓉俊,李长庚便以字称。
“那……那这是好事吗?”许松年问道。
“不知道,阮学使,不,阮中丞那个人,你我那日都见过,人品是没得说,也是个清廉之人。可光靠这个,咱浙江这烂摊子,他管得了吗?而且,他一届书生,再怎么说,也没上过战场,我不怕他万事不管,最怕的,就是他自以为是,胡乱参与咱水师战事。若是那样,这海寇,就更清剿不得了。”李长庚与阮元虽然相识,却并不熟,是以不敢轻易相信阮元。
“这……真有那么严重吗?”许松年也有些不解。
“但愿他能明事理吧,再怎么说,总是……我看现下别说阮中丞,就是在巡抚衙门拴条狗做巡抚,都比玉德那厮好上百倍!”李长庚道。
说着,李长庚也继续吩咐拖船捕盗之事去了,一时之间,对阮元的到来,他也说不清是福是祸。
经过几日打点,阮元也已经将家中物事清点完毕,租下一条船后,这日便要离京南下。此时那彦成已经西进督军,不在京中,这日似乎宫里也有些要事,朝中其他重臣都入宫商议对策去了。只有刘墉因年已八旬,无力参预机要,永瑆也在家中闲居,这日都有空闲,便一同到了东便门码头的阮元坐船之上,来为阮元送行。
想着阮元虚心求教之事,刘墉对他自也放心,看着阮元主动敬酒,也饮过了一杯,笑道:“伯元,十年之前,你考中进士,当时我就和佩循说,你日后必有出息,可你这晋阶之速,却不是我当日能够想到的了。而你最难得的,是升迁如此之快,却还能坚守本心,自己不擅长的问题,依然可以虚心求教。我也能看出来,你不止是个钻研经术的读书人,你是想为天下百姓,为江山社稷做一番大事的。你还年轻,日后的路,就自己去闯吧,也别怕犯错,否则啊,什么也干不成。”
“刘中堂,学生也知道,中堂一直信任于我,这一次南下,学生也定当尽心公事,让浙江重回太平。”阮元道。
“伯元啊,你还有几十年呢,真让我羡慕啊。”刘墉叹道:“其实我年轻之时,亲受先父教诲,又怎能不想着尽自己一番心力,让这太平盛世继续下去啊?可和珅秉政二十年,我能够有所作为的年纪,也就这样耗过去了,现下我还能做什么?也不过是归家静养,以待终老了。天下也不再是我年轻时候的天下了,倒是可惜了你,之前从未做过方面大员,却要在政事之上如此为难。”
想到这里,竟又笑了起来,道:“不过伯元啊,我还是那句话,要做官,得先做到‘学寿’二字。你去浙江,虽然百业艰难,却也不要急躁,不要求速成之法,凡事一定要循序渐进,才能做得长久。若是一味偏躁,天下还没太平过来,你气血却已耗散了,那不是得不偿失吗?就说老夫吧,和珅权势最盛的时候,大家都说他和珅年轻,老夫已是古稀之年,那肯定是和珅长享荣华,而老夫命不久矣啊?可如今呢,老夫八十岁了,还活着,和珅呢?哈哈,所以说无论遇上多难的事,都要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有机会去改变这一切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