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一纸文书平广东



 在座的‘大唐栋梁’们左右对视了一眼,张浩率先出口问道:“不知陛下对尚之信这个人观感如何?”

 李长青听到张浩的问题,立马明白,他们根本不在乎怎么处理尚之信这位投诚大将,只在意李长青对尚之信是否有恶感。

 虽说尚之信是跟李长青亲自交过手的清军敌将。

 但李长青对尚之信没什么恶感,毕竟他跟他老爹平南王尚可喜不一样,对大清没什么归属感。

 甚至还带来了三万多清军降兵,李长青怎么可能厌恶尚之信?

 更何况,两人以前的交战,尚之信是战败吃亏的那一方,作为胜利者往往都是比较宽容的。

 “尚之信拥有不错的领兵之才。”

 李长青说完后,在座众人顿时心领神会。

 “陛下,我们大唐既然要行分封之举,不如效仿曾经那个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广东省境内清军虽然已经胆寒,但我们大唐想要攻略各地免不了耗费大量钱粮,不如给这个尚之信一个立功的机会。

 让尚之信带一些清军降兵去平定那些没有多少清兵驻守的州府。

 若是他能做好,可以给他分封一个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实权。

 如此一来,必然会彰显出我们大唐的恢弘大气,清军高级将帅们看到投诚我们大唐还能成为地方实权节度使,怎能不心动?

 而有了尚之信去攻取广东省境内那些州府,陛下不用出一兵一钱,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

 慢慢消化尚之信带来的大队清军降兵。”

 郝忠诚说完后,张浩再次积极站起来补充道:“陛下,我们只需要年轻力壮的兵源充当近卫军的‘预备役’,不妨将尚之信带来的清军降兵中年轻力壮和入了品级的武者官兵筛选出来。

 然后把广东省守备军中的老弱和清军降卒中的老弱都交给尚之信统领,让他带着老弱去收服广东省各地州府,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如此一来,帝国可以剔除那些没有太大用途的老弱兵卒节省军饷。”

 在场的都是被心灵控制的心腹,自然明白李长青的‘洗脑**’。

 在洗脑**的效果下,兵源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才是重要因素,老兵的战阵经验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那些老弱兵卒留下来,就只能一直呆在广东守备军中空耗钱粮,或者当做苦力使用。

 即便是当苦力,年轻力壮的降卒也更好用啊!

 更何况, 年轻力壮的降卒等到李长青需要的时候, 立马就能洗脑成近卫军士兵, 堪比最佳预备役兵源,一举两得!

 那些老弱兵卒被尚之信带走后,就不需要再消耗帝国财政供养了。

 分封嘛, 都给你封出去了,怎么可能还让中央给你养兵?

 最重要的是, 这种筛选替换还不会引来尚之信的敌意, 甚至不会过度消耗他带领的军事力量。

 原因很简单, 交给尚之信的老弱不是平民百姓中的老弱,而是从军数十年的老弱!

 诚然, 岁数大的老兵身体素质跟年轻人没法比,尤其是打肉搏战时,更会被年轻力壮的士卒压一头。

 但如今广东省境内最不缺的就是鸟铳, 那些老弱清军降卒, 大部分人都有一手好枪法。

 老卒们的战斗经验对于寻常大将而言, 甚至比年轻人的身体素质优势更重要!

 正因如此, 这种替换不会让尚之信感觉自己被‘架空削弱’,反倒认为李长青这是打算重用他, 才给他拨去那么多老卒。

 毕竟,尚之信不知道李长青洗脑**的真相。

 李长青想了想,觉得自己确实不需要执着于在广东省境内分封太多宗族豪绅, 只要有人帮他管理地盘供应税赋物资,多大的节度使对李长青而言都一样。

 于是, 李长青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尚之信的未来。

 三天后,尚之信带着三万多清军降卒, 在广州城郊外正式宣誓加入大唐帝国,效忠李长青!

 这种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少要让底层的官兵知道今后他们算是哪边的人。

 很快,加入大唐帝国的三万多清军降卒被卸除武器,开始登记筛选。

 在大量近卫军官兵和广东省守备军的协调下,筛选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与此同时,尚之信被大唐帝国皇帝李长青,正式册封为镇东节度使。

 领有广东省境内广州城以东的州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