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礼贤下士-第3/4页
再想到当年临安旧事,已恍然如梦一般遥远。
阎容闻言便笑,宋虽允女子读书,但她也是看到书就头疼。
之后她便没就着这事多说,方才也不过是因李瑕此时正在见王应麟,想到了便提上一嘴。
李瑕觉得,招揽名儒有时候就像是追求女子。比如对待李冶,一开始他也需要花心思哄着,直到相处久了,君臣之间有了默契才免了这些礼贤下士的作态。
此时面对王应麟、周密这样的名儒亦然,但虚伪了许多。
说是久仰二人的文章诗赋,其实李瑕是今日才大概翻了翻二人的着作。
他看了王应麟所撰的《玉海》,知道这是当世的科举教科书,凡科举士子几乎都读过,由此可见王应麟的声望。
至于周密的词,盛名与当世,时人称之“流丽钟情,春融雪荡,翘然称其材大夫也”……但在李瑕眼里,只觉得不如李白、苏东坡。
当然,这是他不懂词,而不是周密的词真的一般。
李瑕面对这些士大夫也是如此,他看不懂世人敬仰的这些名儒好在哪里。就像一个乡下汉看到一壶价值连城的名茶,知道它名贵,但灌下去也只是解渴。
他需要解渴。
刚刚称帝,李瑕需要王应麟、周密在士人中的声望。
“昨日江陵惨遭兵祸,城中学子无知,因亲朋丧命乱了分寸,出言不逊,还请唐皇莫怪。”
见礼之后,周密很快便提出了请求。
就那些年少不经事的士子在府学里说的话史俊都听到了,也绝计瞒不过舆情司的耳目。他只好出面为他们说情。
这也是他与王应麟不得不来见李瑕的原因。
李瑕道:“是朕未能保护好江陵百姓,断不至于计较几句诽谤,两位先生可放心。”
其实也没什么好矫情的,承认江陵百姓遭了殃是自己的错,也就是这么一句话的事。
“唐皇恢弘大度,外臣代江陵学子与百姓谢恩。”王应麟、周密连忙拜谢。
“何必再称‘外臣’?”李瑕直截了当道:“关中久处于胡虏治下,学术凋敝,朕想请深宁公为朕领国子监兼国史馆编修,以济关中之学,不知深宁公意下如何?”
王应麟连忙又行了一礼,客客气气道:“外臣多谢唐皇厚爱,只是外臣一生久受大宋国恩,万不敢辜负。”
若还是用追求女子为类比,李瑕招揽这二人时显然不够有耐心,才初见没多久,给了对方一个礼物便直白地表态。
之后再问周密,同样还是被拒绝了。
李瑕便意识到是自己没有耐心了,遂愈发摆出了礼贤下士的姿态,笑容和煦,道:“既如此,朕初登大宝,关于如何治国,欲请教深宁公与草窗公,不知可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