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斡腹(为盟主“色如多”加更)-第3/5页



  他被俘虏时,曾在河山堰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劳力,知道那里还剩下了四千余俘虏。



  李瑕有个致命的缺点在于起势太快了,战于成都、钓鱼城、利州、汉中、陇西,确实押解了太多俘虏,至今都未能完全整编。



  而河山堰筑坝的四千余人更是其中最忠心于蒙古的,其中有蒙哥的南征兵马、有汪德臣在利州的旧部,甚至还有在成都时刘元振的老部下。



  先攻河山堰,抢回这些人马,再攻城东军器坊,夺取军需,遣一部分兵马迅速北上攻打大散关,两面夹击,破大散关,放关中兵力南下,便有了辎重,亦有了退路。



  同时,另一部分人马再从背面攻下阳平关。



  如此一来,北通陈仓道,西扼祁山道,便有足够的时间封锁住李瑕与汉中的联系。



  李瑕才得陇西,必然扛不住久镇关中的刘家,待李瑕失陇西人心,或败或降,汉中皆可得。



  下一步的关键,应该是大散关。



  就用陛下南征大理时,冒险取龙首关的办法。



  前后夹击打通了陈仓道,进可攻,退可守……



  ~~



  “报!”



  “五将军,城固县起了狼烟!”



  前方地势愈发开阔,马蹄声如雷,蒙古汉军一人三马,五千人竟是跑出两万骑的声势。



  刘元礼位于中军,转头看了一眼,喝令过城固县而不入,疾驰而向汉中城。



  奔了小半日,下午时分,探马回报。



  “报!五将军,汉中城门已闭!”



  刘元礼暗骂了一声“动作太快了”,当即命令副将萧全率领两千人驰往陈仓道。



  刘家久镇陕西、山西,也曾往利州运粮,将领们对地势颇熟悉,有条不紊便兵分两路。



  这边刘元礼则是领兵往汉中方向再奔了一段,大略望了几眼,眉头深深皱起。



  他看得出,汉中城头上守军整齐,丝毫不见慌乱,该是早在一两日前便已有所防备。



  但河谷行军时,沿途遇到的宋军探马分明都被射杀了,宋军马又慢,早半日得知有可能,如何能早一两日?



  一时也由不得耽误,刘元礼扯过缰绳,大声下令。



  “走!河山堰!”



  ~~



  汉中城头上,史俊、孔仙、李墉、韩祈安等人并肩站着,拿望筒向北看去,眼露忧色。



  “幸而守垣前日便意识到蒙军要攻来。”史俊道。



  说着,史俊皱了皱眉,对吕文焕已有些不悦,眼下却不是谈这些的时候,只能沉着应对。



  “观蒙军动向,果然往陈仓道而去。我已派人往大散关急报许统制,现只等蒙军入陈仓道,林统制随我追击。”



  林子看了韩祈安一眼,方才大声应喏道:“是!”



  他早已得了李瑕吩咐,万一有敌来犯,一切听史俊安排即可。



  这次,李墉听了吴潜的分析,认为蒙军若迂回奇袭,除非汉中无备、能被一举夺城,那蒙军最可能就是打通陈仓道、封堵祁山道。



  吴潜只做分析,具体的战术却要史俊来定。



  史俊的应对亦简单,先让大散关守将许魁有所准备,不至于因前后夹击而乱了方寸。



  之后,放蒙军入蜀道,他亲自率兵尾衔追击……



  依旧是当年破兀良合台时的老招术。



  但危急之下,当然是擅长的打法最好用。



  到时,蒙军被堵在陈仓道里,粮草不济,自然撑不过大散关上的守军。



  孔仙则是来汉中送亲的,恰逢其会,正可留下守城。



  可惜的是,吴潜虽猜到蒙军可能迂回,终究是晚了一些。



  史俊布置妥当,又问道:“守垣,河山堰?”



  “我已派人传信,将俘虏押进褒斜道。”



  “那就好,眼下唯一的问题便是阳平关了……”



  ~~



  刘元礼正飞马赶往陈仓道,忽见前方尘土飞扬,再次有探马回报。



  “报!河山堰处尚未发现俘虏……”



  刘元礼摸了摸马脖子,眼中忧色渐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