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金融时报》和世界500强-第3/4页



    但是张俊熟知未来发展趋势,自然是知道如何选择。

    当然了,他也不愿意得罪宝岛,毕竟宝岛的市场也不小。

    张俊最近比较头痛这些事,不过这些事其实都不算什么,影响不到他的决定。

    宝岛如果开出的条件比较好,他也会到宝岛投资。

    张俊心里很清楚,自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之后,宝岛的经济便面临转型的问题,而转型的方向只能是发展高科技。经过多年的探索,宝岛终于决定建立一个科学工业园区。

    新竹科技园区于1976年开始筹建,是宝岛第一个科技园,号称是“宝岛硅谷”。不过园区发展之初,拿不出可以撑场面的科技巨头!而张俊名下的传奇科技原本是宝岛的第一个目标,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还没等他们行动起来,张俊却开始在大陆疯狂投资建厂,这让宝岛后悔自己出手慢了,竟让大陆捷足先登。

    “张俊,你要是到我们新竹科技园投资,5年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我们的土地虽然只租不卖,但是价格非常便宜,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新竹科技园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说话的男子叫周申,是新竹科技园的招商负责人。

    他在张俊面前详细地介绍了新竹科技园的一切优惠政策。

    张俊听完,也不得不感慨,宝岛转型发展高科技的决心还真的挺强。

    他仔细沉下心仔细考虑着,心中满是纠结啊!

    如果在宝岛投资,他能确定,他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成功率会高很多。

    美国和欧洲制裁大陆,却又拉拢宝岛,很多科技产品没有对宝岛做出限制。

    这就导致了,宝岛能够诞生出台积电这样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公司。

    而大陆呢,先进的光刻机都买不到,再加上其他种种限制。

    大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

    张俊想了想,他现在已经不缺钱了,就想干点有挑战性的事情。

    不过宝岛方面也不能得罪。

    考虑再三,决定在宝岛新竹科技园投资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和几家工厂。

    研发中心正好可以吸纳宝岛的人才,不至于流失到其他企业当中去。

    至于工厂,今后再考虑,工厂建立后,产品直接卖给宝岛人。至于对外出售的产品,张俊更愿意是让大陆那边的工厂来代工。

    大陆越繁荣富强繁,世界华人的归属感才会越高!

    周申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不过张俊却答应在新竹科技园建立研发中心,也令他满意了。

    有了张俊这个招牌,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就比较容易了。

    ……

    一段时间过去,随着投资一点点到位,张俊跟英国和宝岛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香港日报集团成功收购了《泰晤士报》,仅花了1050万英镑。而在收购《金融时报》时却遇到了阻碍,《金融时报》的母公司是培根集团,属于英国教育集团巨头,想要从它手里夺得《金融时报》,难度着实不小。

    张俊不得不加钱。

    最终以3500万英镑,差不多1.05亿美元的价格。

    《金融时报》是一家领先的全球性财经报纸,影响力巨大,订户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俊名下也有财经类报纸,《香港经济日报》,但这份报纸的影响力顶多在东南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