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污点证人



  “老大人放心,下官当全力以赴。”

  曹思诚心理包袱放下了。

  新政前,山东固有利益者是两家王府、曲阜孔府、官吏及缙绅豪强。

  新政后,利益获得者是支持新政的官吏、白役及缙绅豪强。

  表面上好像区别不大,可本由官绅控制的地方政权,将转由皇家和朝廷控制。

  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士大夫将失去他固有的权利,天下将是皇家和万民的天下。

  而这正是乾圣新政高明之处。

  有万民支持,谁又能动摇得了皇权?

  有山东新政的样板在,大明其他布政使司实施新政将不可逆转。

  官绅反对没用,因为新政最大利益获得者是吏员和白役,以及那些科举无望的生员,还有他们身后的家族。

  曹思诚属朝廷核心阶层,心里跟明镜似的,哪里新政实施得最早,哪里的官吏、生员和白役升官最快、获益最大。

  我要给家族、门生故吏写信,让他们给陛下上书,在北直隶实施新政。

  在曹思诚畅想未来时,袁可立已下令:“仲参,你即刻回巡抚衙门,让大家收拾行装,随大军前往曲阜。”

  “啊!”

  曹思诚惊醒过来,有些为难地请求道:“老大人,下官可否给家里写封信,让他们支持新政?”

  支持新政?

  袁可立瞪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

  朱大典先反应过来,也请求道:“老大人,下官也想给家里写信,让他们支持新政。”

  两个人都如此说,袁可立顿时反应过来,他自己家族和门生故吏,无需靠新政得利,故而没想新政会有何好处。

  可曹思诚和朱大典不同,他们更需要在新政上立功。

  他笑着点头道:“仲参,延之,你们勇于担当,老夫甚慰。”

  曹思诚和朱大典进永安客栈不过两刻,即返回巡抚衙门。

  半个时辰后,袁可立留下五百卫队,亲率大军开拔,曹思诚率三法司官员随军南下。

  难道要动曲阜孔府?

  为了点私盐,至于吗?

  济南城权贵非常不解。

  可又过半个时辰,巡抚衙门发出一道政令,令济南城顿时骂声一片。

  山东实施新政!

  作为官场老手,朱大典自然不会马上全盘托出,而是先将火点起,等火候差不多,再将手中的利益放出,给心生绝望的官吏、缙绅甜头。

  如此,新政的阻碍会更少。

  同时,他这样做,目的也是将山东焦点引到自己身上,为袁可立行动打掩护。

  在山东各势力聚焦济南城时,曲阜孔府粮船出海的消息,也传到登州刘元斌手里。

  看到粮船将擦金州而过,再前往辽河口的情报,他因范先生先走一步而郁闷,也因能拦住粮船,心中重担陡然落下。

  随即亲赴水师大营,将情报通报给沈有容。

  沈有容心情轻松,派出快船通知率水师拦截的副将张大可,同时令六子沈寿崇所部水师登船,准备运送朝野名士,尾随孔府粮船。

  韩爌的钦差团,还有曹于汴的福王顾问团,一齐来到码头,上了各自船只,驶往预定地点。

  刘元斌和沈有容相视一笑,不约而同道:“开始吧。”

  军令下达。

  曹文诏率骑军冲出水师大营,分路接管城门。

  一千八百卫队,以及两千余水师官兵,在东厂番子带领下,奔赴各处宅院。

  整个登州城,顿时鸡飞狗跳。

  大街上行人慌忙逃回家,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心生恐惧地倾听外头动静。

  “沈有容到底要干什么?”

  听到衙役回报,城门被御马监骑军接管,内外联络断绝,城内到处是官军,登州知府气得要去责问沈有容。

  可没等他走出衙门,一队卫队冲了进来,瞬间将他围了起来。

  “你们,你们要干啥?”

  登州知府吓得张口结舌,按大明以文驭武的传统,对沈有容他拿捏自如,可面对传闻中的卫队,却不敢有丝毫不敬。

  这虎狼之师,只听乾圣之命,任谁都敢砍的。

  “要干啥,你心里没个数吗?”

  听到公鸭嗓声音,登州知府脸色顿时苍白无比,太监不会无故来登州,定是那大事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