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软肋-第2/2页



  赵之龙的提议,显然说到大伙心坎里去了。

  南直隶能与朝廷讨价还价的,无非是赋税、漕运和盐路。

  夏赋已交,今年漕运也接近尾声,唯有盐路可做出动作。

  一番热烈讨论,最终决定由盐商出银子,地方官员奏疏包在南京六部和苏松常士绅身上,勋贵们则开始整军,不是真要造反,但要给朝廷压力不是。

  徐弘基回到府上,老管家即来书房,禀报道:“公爷,奏疏已送出。”

  由于此前不愿同流合污,魏国公府被人监视,此次去忻城伯府,让人趁乱离开,绕道送奏疏去京城。

  “老管家,那帮愚蠢家伙,要在盐路上做文章,你说朝廷会如何应对?”

  老管家眯着眼,阴笑道:“公爷,乾圣做事,不动则已,一动则雷霆万钧。他们自鸣得意,却不知已走向死路。”

  “你是说,盐路不足以威胁乾圣?”

  老管家摇头道:“公爷,盐路绝对是朝廷软肋。可正因为如此,乾圣定有事先安排,就如同处置长芦盐场一样。”

  “如何说?”

  魏国公府一向老管家在操心,徐弘基管现成的。

  “抓大放小。”老管家短短四个字,点出乾圣的谋划。

  徐弘基不禁倒吸口气,大盐商在算计朝廷软肋,却不知自己软肋已被朝廷拿捏在手。

  大盐商仗着关系铁,向来欺压中小盐商,自己吃肉还嫌不够,要从人家锅里舀汤喝。

  若有机会,中小盐商绝对会反戈一击。

  呆愣半晌,徐弘基疑虑道:“可从乾圣对长芦盐场的处置看,盐业今后会由皇家完全掌控,中小盐商利益同样受损啊?”

  “公爷,乾圣招募卫队,改运军为漕运公司,并钞关,就是要通吃运河之利,但漕运总督衙门为何不敢有动作?

  “运军、漕丁、役夫及家属百万之众,皆站皇家一边,漕运总督衙门敢动,那只有死路一条。

  “前有大盐商欺压,后有朝廷的屠刀,中小盐商没有选择,只能与皇家合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