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福王顾问团



  这天上午,刘元斌刚从军营回来,心里恼火得很。

  他临时坐镇山海关,慑服辽东诸将、调动各部军队,迁徙三部军属,基本达到预期。

  松锦一带辽民,也按计划撤离中。

  只要将大明教化建奴钦差团送出锦州,刘元斌即可回京。

  可曹于汴病倒,大明教化建奴钦差团,只能止步于山海关。

  他回京因而遥遥无期,作为乾圣信任的第二梯队,一大把要事等着他去做,如今却在山海关磋砣岁月,他如何不急呢?

  刚回督师府,还没跟王之臣埋怨几句,却又得报八百里加急圣旨到。

  与圣旨一道来的,还有高时明的密信。

  看完密信后,刘元斌终于露出笑容:“王督师,你说曹于汴要是听到不用再去沈阳,他的病会不会好起来?”

  曹于汴得病倒是真的,京中有派太医前来诊疗。

  “刘公公,陛下赦免他们了?”王之臣好奇地问。

  他自己深有体会,乾圣不同于其他皇帝,不会死要面子,一发现决策有误或有变,立马会调整的。

  刘元斌呵呵笑道:“福王被贬往济州岛,大明教化建奴钦差团,转任福王顾问团,前往朝鲜任职。”

  王之臣沉思片刻,心里大概有点数,只是笑笑,没说也没再问。

  再次踏进军营,刘元斌心情大好,见到曹于汴,立马恭喜道:“恭喜曹大人,不必去沈阳。”

  已七十高龄的曹于汴,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听了这话还以为是讽刺,喘着急气,有气无力道:“老夫已知天命,陛下如何处置,皆无怨言。但请刘公公代奏陛下,饶恕我等家人。”

  如今的他,哪还有当初欲叩阙逼宫的雄心壮志?

  “曹大人,你想多了。”

  刘元斌哈哈笑着,从袖袋中取出圣旨,宣读完,将圣旨往病榻上一放,说:“曹大人,机会难得啊。”

  虽然他笑哈哈,但其中威胁之意,曹于汴自然听得出来,一身冷汗一出,病情倒是好了大半。

  “刘公公,请转奏陛下,老夫必按所定日期起行。”

  见这老头屈服了,刘元斌开始谈正事:“曹大人,那其他大人呢?”

  “刘公公放心,一切包在老夫身上。”

  经历了这次屈辱,曹于汴相信,那些东林小辈绝不敢忤逆圣意。

  刘元斌满意地点点头,挥手让曹于汴家人退出帐篷,吩咐曹变蛟守在门外。

  他压低声音道:“曹大人,关外苦寒,又有建奴出没,辽民困苦已久。朝廷欲将辽民暂时安置朝鲜汉城以南,但缺粮食、缺各种物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常年政治争斗,对刘元斌所说,曹于汴岂会不明白?

  乾圣所为,自然与士大夫理念相悖。

  若是以往在朝堂,他定会侃侃而谈,说什么上国应对属国行怀柔之策,说什么朝鲜乃太祖所定不征之国……

  但面对乾圣的实用主义,并且手握军权,他要再敢妄言,恐怕连朝鲜都别想去,会被直接埋在山海关。

  “刘公公,朝鲜乃我大明属国,自然有义务安置大明子民。若李朝小王推脱,老夫定会让他知道,什么叫王道,什么叫霸道。”

  对曹老头的转变,刘元斌非常满意,随后提醒道:“曹大人,据户部匡算,万历期间大明平定朝鲜倭乱,花费银两达三千万之巨,而且一二十万大明精锐阵亡,不然哪会有建奴之乱?”

  不用细说,曹于汴也能明白,于是忿忿道:“哼,李朝小王不知感恩,连军费都不出,岂有此理?”

  见他上道,刘元斌继续道:“要想保辽民安全,必得强军守护。咱家以为,自袁大人离开登莱,毛文龙部再无建树,可见其已无战心。可他不能不顾手下前途啊,你说对不对,曹大人?”

  “对,对,刘公公放心,待老夫途径皮岛,定当让他明白,阻挡属下前途,那是不道德的。”

  大明自英宗土木堡之变后,行的是以文御武之策,对粗鄙武夫,曹于汴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面对毛文龙,他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曹大人,征伐倭岛,还得有水师啊。你看咱大明水师不整,朝鲜李朝的水师能否征调?”

  听到还要征伐倭岛,曹于汴有了点心理压力,说:“刘公公,当年元人征倭,可是被飓风所阻,损失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