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宏大设想



  大明卫所制,实质是改善型府兵制,已被历史证明不行。

  真正合适的军制,是后世的义务兵制。

  而朱慈炫所采取的,是小范围的义务兵制,需承担军属安置重担,这点跟流贼建老营有些类似。

  如此,可保证军队忠诚,将士也肯死战。

  见乾圣疑惑,孙传庭解释道:“陛下,臣所设想的,与隋唐府兵制又有所不同。辽民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既可生产粮食,又可弥补驻军数量不足。”

  “称民兵更合适。”这么一说,朱慈炫瞬间明白了,这不就是后世的民兵制度吗?

  袁可立击节叫好,道:“不过,辽地苦寒,出产不易,还得朝廷补贴。不然,民兵制难心存续。”

  连民兵都要朝廷补贴,这个大明真的好穷。

  吐完槽,朱慈炫点头同意。

  “陛下,之前允诺的三万安置名额,让袁崇焕好生安排。”

  事情议得差不多,孙承宗又把袁崇焕亮出来。

  笑笑,吩咐完王承恩去传诏,忽地想起一事,崇祯二年,川湖客兵因欠饷而闹兵变。

  朱慈炫即下旨道:“关外客兵,补足军饷,返回原籍。”

  “那关外兵力,岂非更不足?”

  老成的孙承宗有点担心,袁可立却无所谓道:“稚绳,那种卫所兵,甚至比不上放下锄头的辽民,没他们不少,有他们不多,还要浪费朝廷钱粮。”

  孙传庭附议:“既然弃不弃皆可,就无须保留客兵。”

  “客兵不留,无须再议。”朱慈炫拍板,“若兵力不足都解决不了,那袁崇焕不如回家抱孙子。”

  孙承宗笑着摇头,也无异议。

  乘袁崇焕未至,朱慈又聊起东江:“不知毛文龙可还听令?”

  袁可立巡抚登莱时,毛文龙建了不少战功,后来却骄横得不服管教,竟买通言官御史弹劾袁可立。

  袁可立倒很大度地笑笑,说:“待朝廷有足够精锐卫队,建奴不再有威胁,便是撤东江镇之时。”

  “陛下,臣也以为,这等骄横军将,朝廷不必对他客气。”孙承宗支持袁可立,他也是领军之人,对毛文龙之辈自然深恶痛绝之。

  见孙传庭欲言又止,朱慈炫开玩笑道:“孙白谷,怕得罪前辈啊?”

  孙传庭跟着笑了,回道:“陛下,臣是在想,如何安置毛文龙,既利于朝廷,又不伤东江军民之心。”

  “噢,有何良策?”朱慈炫三人皆兴致浓浓。

  孙传庭回了两个字:“倭岛。”

  “伯雅,倭人战力不俗啊。”孙承宗眉头紧皱,想起嘉靖时的倭乱。

  袁可立却觉得后生可畏,赞赏地用眼神鼓励他。

  “陛下,辽民苦建奴久矣,敢战之心不让于倭人,只要提供精良装备,相信能在倭岛上杀出一片天地来。”孙传庭说到这里,眼神中露出一丝担忧,“但只怕到时势大难制。”

  朱慈炫非常霸气地挥手道:“朕不怕!只要毛文龙敢战,朕就不吝支持。他想在倭岛称王称霸,朕不但不阻止,而且还要鼓励。”

  说到这里,他无所谓道:“若我泱泱大明,连小小倭岛都不敌,那就让它灭亡好了。”

  “有陛下在,大明必然无敌于天下。”袁可立对朱慈炫有信心,孙承宗和孙传庭同样如此。

  朱慈炫却叹息道:“怕只怕,毛文龙无敢战之心。”

  “陛下,不妨以爵位许之。”袁可立建议道,“若占据一大岛,可授其为侯爵。”

  类似的事情,朱慈炫正在考虑中,尚未成熟。

  想了想,说:“袁卿,朕已初步考虑,大明子民无论是谁,只要替朝廷解决百万移民之地,授予伯爵;解决两百万移民之地,授予侯爵;解决三百万移民之地,授予公爵;同时,允其享有该地若干比例的税收,期限为百年。”

  大汉民族每当人口爆炸时,皆以改朝换代来解决,巨量人口和财富损失不说,民族元气也大伤。

  极其得不偿失!

  若能通过对外扩张移民,不仅能保住民族元气,而且还有可能成为日不落民族。

  不过,这只是朱慈炫的通盘考虑,尚未完善。

  对朱慈炫的宏大设想,三人不禁倒吸口气,不过也都点头赞成。

  “陛下,此事就交给参谋部筹划吧。”袁可立接下这神圣使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