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启驾崩



  忽悠完魏忠贤,袁可立写了几封信给门生故吏,让他们拥立皇长子,便待在黄府不出。

  信内容被锦衣卫截获,魏忠贤对他的戒心放下不少。

  八月十七,下午。

  孙承宗到京,立马递上拥立皇长子的题本,并请求陛见,然后待在府上,等待宣诏。

  这更令魏忠贤欣喜,决定等天启大行后,让两个老家伙进宫,引为己方奥援。

  朝堂也风平浪静。

  于是,魏忠贤去乾清宫,安心照料天启。

  八月二十一,夜。

  天启自感命将不久,急召信王、勋戚及阁部科道重臣觐见。

  魏忠贤擅作主张,宣袁可立和孙承宗一同进宫。

  深夜,天启精神忽然变好,传召裕妃和皇长子。

  事先有预案,卫队留在东宫策应,高时明带上二十名内待,跟随王体乾,护着朱慈炫母子来到乾清宫。

  知道来的是皇长子,生命中的贵人,接管宫禁的卫队队员,用火热的眼神,向朱慈炫行注目礼。

  能进东暖阁的,只有张裕妃和朱慈炫。

  朱慈炫目光一扫,落到一位白面无须、头发斑白的老太监身上。

  隔空过了好多招,却是第一次见到魏忠贤,他此时神情悲伤,看过来的眼神却有些复杂。

  朱慈炫保持一脸呆痴,而张裕妃却没给好脸色,以呼应袁可立的忽悠。

  略显激动的天启,招呼张裕妃到榻前,让朱慈炫坐在榻上,小手放在他右手掌心。

  握手比上次还有力。

  不过,朱慈炫知道,这是回光返照。

  “诸卿,有炫儿送终,朕心甚慰。”

  天启开口说了一句,魏忠贤便大呼“陛下”,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余者皆哭喊着跪下。

  让他们平身,天启继续说:“朕相信炫儿,定能安安康康,长命百岁,替朕照看大明江山,照看大明子民。”

  朱慈炫小手用力一握,鼻子吸了吸,强忍心中悲痛。

  这句话,袁可立听得懂。

  张维贤则心中一动,仍有疑惑,更倾向于谨慎行事。

  其余众臣听来,却是父亲对病儿的祝福和期盼。

  “袁爱卿,孙爱卿,朕大行后,替朕照看炫儿。”

  第三句话是托孤,却没魏忠贤。

  袁可立和孙承宗哽咽着回应:“陛下放心,有臣等在,必保皇长子无忧。”

  “五弟,凡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操之过急。”

  “皇兄……”朱由检有所不解。

  “五弟,要有自己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两句话告诫下来,令朱由检内心一颤,急忙回道:“谨遵皇兄教诲。”

  天启叹息一声,转而对魏忠贤说:“魏伴伴,一朝天子一朝臣,该放时就得放下,切不可恋栈不去。”

  “老奴遵旨。”

  魏忠贤回得很快,心里却不以为然,以后的皇帝不是你家的,还有很多用得着咱的地方。

  沉默一会,天启重重吐口气,随后闭上眼睛,喃喃道:“要是一家人,能永远生活一起,该多好……”

  声音越说越弱,人就跟抽了精神似,生命气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

  感受到握着的手松开,知道这个重亲情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朱慈炫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悲痛,哇地嚎哭起来。

  天启皇帝,驾崩于八月二十二凌晨。

  王体乾唤来一干宫女、内侍,在乾清宫布置灵堂,为天启沐浴容颜、括发、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

  布置好后,先是信王率众臣,在天启遗体前,三叩九拜。

  待他们退出,张皇后率众女眷,及朱慈炫,行祭拜礼。

  随后,张裕妃抱着朱慈炫,跟随张皇后,在高时明等内侍簇拥下,走出乾清宫。

  接下来,要行新皇即位登基的第一步。

  灵前即位!

  门前,左文右武分两列,信王站在靠武勋一侧,魏忠贤则靠文臣一侧。

  泾渭分明!

  众臣参拜完毕,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信王是大家焦点,可他非常不自在,因为袁可立和孙承宗两个老臣,一直盯着他。

  连起码的礼仪都不顾了!

  作为文臣,大行皇帝有子嗣,却支持皇弟,道德必然有亏。

  但皇位也不能久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