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好坏都有杜侍中揽下-第2/4页



  “杜仆射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明显,造反的人数虽然不少,可是和河南道上庞大的人口总数比起来,不足十分之一,由此看来百姓也并不是一味的愚昧跟风。

  再者说怕死的更多,想要安安生生过日子的还是多数,朝廷在河南道上的百姓人数,这回能多出数百万,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叫人欢喜?”

  “仆射说的有理,下官受教了。”

  “有道理。”

  “甚是有理。”

  李世民看着书房里的大能们不再争论了,开口询问;

  “诸位爱卿以为,可叫何处的兵马过去助阵?”

  “启禀陛下应当从其他十五卫里抽调人手。”

  “没错,臣附议刘侍郎的办法,可从周边地区的卫里抽调兵马。”

  “将员外这话,老夫不赞同,今次十六卫儿郎整齐调动,除了镇守边关的儿郎,其他的卫都有重任,陛下安排这次清查,也有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于朝廷社稷,都是百年之功,千年之基石所在,既然如此重要,岂能厚此薄彼?望诸位同僚慎重考量!”

  “那……老尚书的意思是……”

  一个官员看着商量不到一块儿,常识性的说道;

  “要不咱们把南北衙的禁军抽调一部分过去?”

  这位官员刚一说完,就被杜如晦第一时间否决了;

  “不可!坚决不行,十六卫兵马整齐调动,长安城已经空虚,若是再把南北衙的精锐抽调走,没事还算了,一旦有事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南北衙的禁军一个兵卒也不能调动,必须稳坐长安城外,守卫陛下!”

  “这……”

  “唉……这真是难为死人了。”

  其实许多能人看着皇帝陛下不停转动的眼睛都猜测到了皇帝的用意,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公开说出来罢啦,这事儿弄得好了,陛下高兴,一个不对头往后就有可能被李大朗牵连的满门抄斩,所以没有人敢胡乱说话。

  李世民也知道大家的难处,谁家都是老小族人一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杜如晦也在心里仔细盘算,两个儿子都没有继承自己的智慧,老大还能守城,次子府荷有勇无谋,简直……简直就是猪脑子,

  恐怕将来一定要惹货的,那么自己就很有必要对皇帝多擦屁股,多干一些皇帝记情的事情,将来也好给累世为官的杜家门里留下香火种子,没错!就是这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想到这里杜如晦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

  “启禀陛下,臣有一谋。”

  “爱卿尽管说来。”

  “是。”

  “可召唤陇西李氏二房,出族人一万,自带兵器,兵部出将领数员,带领前往河南道上相助程大将军。”

  李世民没有答应,而是看了看其他官员,立马有人会意;

  “可是杜仆射,五行七望的门户多到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为何只挑选陇西李氏二房家族?”

  既然话都说出去了,当然没有回头路可言了,杜如晦不咸不淡的回应着;

  “李氏二房家族有族人两三万居住在蓝田县,距离河南道那边只有一天路程,支援最快!”

  “那请教杜侍中,带甲之后,如何管教?节制?”

  “三省六部行文,兵部盖印方可,事后收回,未有行文朝令,擅自做主调动来去者死罪加身,遇赦不免!”

  “那……”

  一直出声刁难的官员住嘴了,到底是秦王府能人第一,果然想的周到。

  “杜仆射,下官有句话想要请教,以多少人为准?”

  “一万军。”

  杜如晦也想好了,既然大方就大方到底吧。

  “那再请教仆射,这一万军的户籍归属如何解决?”

  这一下连李世民也放下了手里的奏本看向杜如晦,所有人都来盯着杜如晦,这可是个天大的难题了,后者不紧不慢的解释着;

  “一万军的户籍离开李氏二房,归入朝廷户籍,随时受朝廷节制,遇有兵事,朝廷可调动来去。”

  “这……”

  “启禀陛下,这……这可不是给世家添加虎翼,这相当于从世家手里夺权了……,这……恐怕世家不会同意的!”

  “是啊!刘侍郎说的一点不假。”

  “可不是嘛,李大想的可不是这样,他无非就是想着正大光明的带着兵马去草原上浪荡,说白了还不是年轻张狂,少不更事,总想着显摆,过几年他长大了就不会这样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