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轮战之策,练兵之计-第3/4页





    但朝堂里纸上谈兵的煌煌诸公却毅然决然的公开反对与鞑虏和议,所以对于鞑虏也就只有一战,拿大明未来赌博。

    一战中兴,或是一战亡国!

    刻薄寡恩,又事事心急的崇祯皇帝有多爱惜自己的名声,有目共睹。

    他自己不直言催战,却使陈新甲在兵部的檄文中累言催战之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完全是崇祯皇帝的授意,如洪承畴这般人精子又怎会看不出。

    今日军议原本就是商议下一步对奴军事,但督臣洪承畴说过圣旨内容后,画风一变,慰勉激励之言,瞬间就转变成兵部的催战之言。

    他话音才落,大殿中就充斥一股压抑及火药的味道,王朴就坐在张诚的身旁,他头一个就开口说道:“洪督,张总监,我将士连日奋战,今已人困马乏,却未再动鞑贼营垒防线分毫,如此下去,恐将士心生怨言。

    职下建议歇兵数日,以使将士得到休整,如此,才好大战一番!”

    他此言一出,居于右侧诸镇将帅便你一言我一嘴的议论起来,各营连日出击,可鞑贼谨守营垒,非但未见有何战果,就连初战时燃起的军心士气,都快被磨灭了。

    各营军士皆陆续有怨言流传,身疲心累之下,出战争锋也不似初时那般积极勇猛,多有敷衍之事出现。

    就说陈九皋在王朴出言后,更是用手肘轻轻撞了他一下,暗中为他竖起一个大拇指,许多镇帅大将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王朴与陈九皋一样,都是爱出风头之人,他比陈九皋强的一点就是,很在意很注重自己的形象,但相比众将的赞许更让他舒服和自豪。

    他脸上洋溢着一丝幸福,满眼自豪扭头望向身侧坐着的张诚,却见张诚面容严整,稳坐在诸将帅第一座椅位上,颇有大将之风。

    此刻,张诚已是统领三万余强大援军的宣府镇总兵官了,自然而然地就接替杨国柱原来所坐的位置,他下首是神机营陈九皋,再下就是大同王朴。

    对此,也不是没有非议之声,蓟镇和辽镇诸将就算嘴上没有明言,但风言风语也时而传入张诚的耳中,言语间饱含着羡慕嫉妒恨。

    张诚对此却是全然不在乎,人言可畏那一套,别人或许害怕,在张诚这里又能如何,他从来都不是呈口舌之力的人。

    作为一军统帅,手下兵强马壮才是第一位。

    张诚坐在这个武将第一的位置上,其实也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坐,并非是为了出风头。

    他完全是为了宣府镇数万援辽将士而坐,是为了阵前捐躯的前任宣府总兵杨国柱而坐!

    张诚既然接任了宣府镇总兵官这一军职,就代表了整个宣府镇,而非是他个人,就算他想让出武将头位座椅,在座的谁人又敢来坐?

    谁坐谁便是宣府镇的仇人,因为这个座椅是宣府镇总兵官的,前时杨国柱来坐,现在就要张诚来坐。

    就好比张诚总是教育麾下军将那样“不抛弃、不放弃”,要有“上山打虎”的精神,凡事都要“勇于争先,军前用命”一般。

    此刻,他若是让出这一座位,将如何面对麾下三万将士,如何面对曾提携帮助过他的前任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将军。

    就算他现在只是个暂代宣府总兵官职,而且还未被授予“镇朔将军”的名号。

    但,那又如何呢?

    张诚已经不是当初勤王时的小小千总官,实力不济,只能任人宰割,谁都可以鄙视,谁都可以上来捏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