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秦赵议和,质子秦异人-第3/8页



  剩余的二十万,张辽、张郃各分到了十万人。

  另外,陷阵营、先登死士这两支兵种,则分别划到了马超、吕蒙的麾下。

  至此,秦霄麾下的各个部队,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超凡兵种。

  这一波并非是单纯的扩军。

  原本的普通军队,也裁撤、遣散了一批,裁军的总数超过三十万人。

  除了马超、吕蒙的手下没怎么动之外,其它三军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员,以保证军队的总数依旧在百万上下。

  以秦霄现在的财力,倒是不存在兵太多养不起的问题。

  但高阶将领就这么些,在没有足够人才的前提下盲目扩军,反而容易出问题。

  不是每一个统帅都有兵仙韩信那样的能力,能从容指挥五六十万兵力而不出乱子的。

  一般的统帅,能指挥十万人算优秀,能指挥二十万人,就算是非常杰出。

  秦霄麾下,也只有岳飞、张辽两人,可以保证指挥三十万大军而不出乱子。

  兵力再多,战斗力反而未必会提高,更大的可能性是降低。

  正因为这一点限制,秦霄才选择了裁军。

  至于裁撤下来的这些人,在副本世界里,直接安排他们去屯田种粮,等到离开副本世界,自然不会缺了安置的地方。

  无论主世界还是三国世界,都有大量的人力缺口,只要肯干活,生活总是能保证的。

  ……

  这五年时间里,秦霄和其它诸国之间并非完全的和平。

  试探性的争斗也有过好几次。

  不过每一次都是浅尝即止,没有打起来。

  最大的一次冲突,也只是张辽试探性地对赵国发动了一次进攻,双方加起来出动的兵力都不到五万人。

  在廉颇严密的防御之下,张辽没能占到太大的便宜,很干脆地放弃了进攻,撤回长平。

  本想趁着秦、赵大战的机会占点便宜。

  但廉颇的防守实在太强,没有给张辽半点机会。

  既然占不到便宜,自然是要立即撤军,免得陷入泥潭之中。

  除了张辽之外。

  张郃和楚国、吕蒙和齐国之间,也都有过几次试探性的交手,但也就仅此而已,都没能真正打起来。

  楚国在垂沙之战中的损失惨重,至今都没能恢复元气。

  齐国的主要注意力在燕国、宋国身上,也没有太多心思盯着中原。

  在历史上,齐湣王在军事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垂沙之战四国伐楚,楚国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函谷关之战五国攻秦,秦国同样大败,险些丢掉了函谷关。

  所幸樗里疾临危受命,大破韩、赵,瓦解了五国联盟,这才为秦国挽回了些许的损失。

  而后,在齐湣王的主持下,齐国又打残了燕国,吞并宋国。

  但可惜,也正是因为树敌太多,最终引来了五国伐齐,损失惨重。

  这个时期,齐湣王已经和燕国打了一次,主要精力都放在宋国身上。

  宋国不敢面对强大的齐国,四处派人救援。

  但可惜的是,愿意出手帮助他们的人几乎没有,最多只是口头上表示一下支持。

  甚至于,赵国还打算拉上秦霄一起,和齐国一同瓜分宋国。

  作为战国七雄之外唯一一个弱小国家,宋国的灭亡只是迟早的问题。

  反正早晚都要灭国,为什么不插一手,捞点好处呢?

  若是宋国全部都被齐国吞并,对其它国家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一个过于强大的齐国,不符合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赵王的使者早已到了洛京,想要联合秦霄出兵宋国,抢占一部分好处。

  秦霄也有些心动。

  主要是灭掉宋国之后,能够触发【征战四方】的特性加成,增加一些属性。

  不过,犹豫了一阵,秦霄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主要是另一件事,要牵扯秦霄大量的精力。

  经过了五年的漫长大战,秦、赵两国都已经不愿意再打下去。

  赵国占据了河东之地数十座城池,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黄河一步。

  秦军以少梁为依托,想要反击,却也很难起到什么成效。

  这个时期的赵国,刚刚完成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不久,又有廉颇、赵奢两位顶尖名将,军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