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回大秦,五场史诗大战-第4/9页



  而且两人都是嬴氏族人,又没有根本性的权利纷争——主要是樗里疾没有继承权——因此私交极好。

  嬴稷认为,如果有谁最有可能了解当年的真相,非樗里疾莫属。

  “陛下!”

  嬴稷正想着,樗里疾便大步上前,拱手行礼之后,朗声道:“孝公在世时,常常对老臣提起‘天外之人’的往事。此外,公子虔、子车将军、子岸将军,也常常提起当年往事。老臣虽未亲眼所见,却相信,孝公、公子虔,以及如此多重臣众口一词,必不会是虚言!”

  “那么……”

  嬴稷依然面无表情,拉着长音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啊?!”

  “臣以为……”

  樗里疾正要说点什么。

  忽然,殿外一声高唱,打断了樗里疾的思路:“报!有使前来,自称司徒、少良造秦霄派遣,请求大王召见!”

  却是秦霄的信使到了。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君臣之间互相面面相觑,不知道突然来这一手,是个什么意思。

  “大王!”

  一名衣着华丽的大臣上前一步,高声道:“臣请请大王先召见来使,了解其目的之后,再做打算!”

  “就依左丞相所言!”

  嬴稷的语速偏缓慢,说话时喜欢拉一个长音,听起来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来人,宣来使进殿!”

  “宣来使进殿!”

  一声声高唱,由近及远,用这种方式将嬴稷的命令传出去。

  片刻之后,一名被卸了武器的士兵大步走进殿内,对嬴稷拜倒,高声道:“主公有令,命卑下火速拜见大王。我等该何去何从,请大王定夺!”

  说着,士兵取出一竹筒,双手举起。

  一旁早有侍者接过信件,仔细检查,确认没有机关之后,拿到嬴稷面前,小心翼翼地展开。

  整个过程,嬴稷都完全没有接触这封信,甚至还隔了一段“安全距离”。

  还没看信中的内容,光是看到这张纸,嬴稷的脸上就露出惊讶的神色。

  洁白如丝的纸张,在战国时期可是稀罕物。

  能有类似效果的,只有丝绸或者布帛,能做到比较轻便。

  但这两者,在写的时候,墨迹却会散开,非常的不美观。

  若是用竹简,字是好看了,但又沉又重,非常的不好储存。

  但这白纸,却是集合了两者的优点。

  既轻便,墨迹又是凝而不散,让嬴稷大感惊奇。

  不过,嬴稷毕竟是战国时期一位教科书式的“大魔王”,很快就收起好奇,将注意力放到信件的内容上。

  信中的内容其实不少。

  一是表明身份。

  二是隐晦地表明秦国即将面临六国的威胁,自己带兵前来相助。但大军驻扎在距离咸阳很近的栎阳,恐怕引起误会,请嬴稷安排一个“恰当”的驻地,或者干脆放这支大军离开秦国领土,去攻打其余六国。

  至于第三嘛,就是表示想要和嬴稷见一面,面对面地谈谈。

  不过,顾及到嬴稷的面子,商鞅在这里用的是“请王召见”的说法。

  商鞅主笔的书信,用语都非常的委婉。

  但却非常明显地暗示了两件事。

  第一:我们是来帮秦国的,帮完就走,和秦国没有本质上的利益冲突,是“自己人”。

  第二:我们实力很强,你不要生出什么不好的想法。

  嬴稷脸色阴沉沉的,看上去心情十分的不美妙。

  但他平日里一直是这副表情,时间久了,谁也无法从嬴稷脸上看出他的心情到底如何。

  大殿内十分的安静,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望着嬴稷,等待着某个“结果”。

  不知过了多久,嬴稷终于抬起头,开口道:“先散朝。这位……使者,也请到驿馆稍歇,等寡人有了决定,会另行召见。右丞相,你留一下,寡人有事要问。”

  众人退去。

  传令兵谨记着商鞅的吩咐,没有多说话,顺从地跟着侍卫离开章台宫。

  众人离去之后,嬴稷对身旁的侍从吩咐了几句。

  侍从点头离去,没过多久,便带人抬着几大箱子的书籍返回。

  “族叔公。”

  私底下,嬴稷对樗里疾这个“爷爷辈”的长辈,至少在口头上还是很尊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