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北伐,曹操的反击!-第2/8页



  曹老板本人就是一个马背上杀出来的王者,再加上手下张郃、麹义、太史慈、吕蒙、典韦、徐晃、乐进、于禁、颜良、文丑、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彰等等,除了兵力略差之外,在将领方面,至少和单独的比起来,不但丝毫不逊色,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

  在进入青州之后,立即遭到了曹操的阻截。

  虽然总兵力只有不足十万之数,但将领的数量上却有优势,差不多每五千人,就有一名至少达到了S级的武将或统帅率领。

  孙坚虽然兵力占优,顶尖将领的个人能力也不差,但高阶将领的数量却是差了不少,绝大多数千夫长,甚至是一部分的万夫长,都是A级甚至更低级别的将领凑数。

  在这个高武世界里,高阶武将、统帅的个人能力,足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再加上曹老板亲自领兵出战,竟是将孙坚的先头部队给击退。

  饶是周瑜足够小心,提前做出了防备,也没能想到曹操居然胆大到孤注一掷,将所有筹码都压在了青州战场。

  双方第一场战斗在平昌附近爆发。

  在张郃、颜良、文丑、麹义四人的突袭下,两万先头部队全军覆没,只有孙策带着千余人的残兵败将逃了出来。

  小霸王孙策,个人武力确实是不差,但战略眼光就不太行了。

  曹操采纳了许攸的策略,设下陷阱伏击,果然一举建功。

  一战损失两万人,这对的士气打击不小,但并未改变既定的策略。

  即便损失了两万人马,单单一路,兵力仍在曹军之上。

  更不要说还有其它三路大军也在分兵朝着冀州城开进。

  曹操这一战,唯一的战果,仅仅只是让周瑜说服孙坚,放缓了大军开进的速度,没有立即攻略青州各地,更没有转向西进,而是在青州阳城郡内停下脚步,摆出一副要将曹军拖在这里的姿态。

  这场战争的局势其实非常明朗,从一开始,时间就站在秦霄这一边。

  曹操或许可以放弃外围的绝大多数城池,但绝不会无休止地退让。

  一旦让秦霄的几路大军兵临冀州城下,成功汇合,可以说曹操的败局就已经注定。

  在那之前,曹操必须至少击溃其中的一路大军,振奋己方士气。

  然后迅速回援,依托冀州附近众多城池,与秦霄周旋。

  这是唯一的生路。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

  若是真的被曹操做成了,足以称得上人类战争史上一场伟大的奇迹。

  奇迹若是总能成功,也就不叫奇迹了。

  对于曹操来说,时间是有限的。

  想要完成这一场“奇迹”,就必须在一个月内击溃孙坚的,否则就只能退兵,另谋他路。

  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周瑜才放缓了行军的步伐,做出一副就地牵制的姿态来。

  这个举动,顿时让曹操有些进退两难。

  真要被孙坚拖在这里的话,等到秦霄另外两路大军在冀州城下汇合,曹操这边即便能打赢,也会失去大本营,变成一支孤军。

  而继续打?

  对面都摆出防御的姿态了,运动战变成攻坚战,战斗的难度便会大大增加。

  即便是打赢了,自身的伤亡也不会太低。

  毕竟,曹军的兵力还是处于劣势方的。

  在运动战中,或许能抓住机会,以极小的代价不断让敌军失血,从而扩大优势。

  但在攻坚战中,就只能实打实的硬拼,别无他法。

  若是真的在孙坚这就损失了大半兵力,还拿什么去抵抗秦霄剩下的那数十万大军?

  这样的战斗,即便是打赢了,从整个大局上来说,也是输了。

  只是一个“小伎俩”,就让曹操有些坐蜡。

  这倒不是说周瑜的水平比曹操麾下的谋士加起来还要高。

  虽然说周瑜确实很厉害,但主要是胜在综合能力强大,放到什么位置上都能用,属于全能型的人才。

  单论谋士这方面,周瑜在整个三国时代,大致就是保五争三的水平。

  比曹操手下的陈群、陈宫、郭图、许攸等人肯定是要强,但曹操麾下众多谋士群策群力,加起来也不至于比周瑜差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