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南方统一,最后的敌人-第5/8页



  而且,曹操“收集人才”的能力也不可小觑,比善于PY的刘备还强。

  根据秦霄掌握的情报,单是可以确定已经被曹操重用的,在历史上也表现出强大能力的武将、统帅,就有典韦、徐晃、乐进、于禁等十余人。

  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张郃等人也都归顺了曹操。

  甚至连太史慈、吕蒙这两个历史上的“东吴将领”,也不知道怎么跑到了曹操麾下。

  再加上曹氏和夏侯氏的嫡系将领,虽然阵容远不如秦霄这边豪华,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已经足以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了。

  单单只凭这些将领,只要给曹操足够的时间,让他发育起来,对秦霄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曹操也清楚,自己必须要赶在秦霄反应过来之前抢时间。

  在击败袁绍之后,草草地接手了地盘,便开始穷兵黩武,四处征募壮丁和粮草。

  甚至完全不顾平民百姓已经在连年征战之下,家无余粮。

  若是给不够征粮的数额,便直接去抢,根本不管抢完之后百姓会不会饿死。

  就算闹得无数人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只追求一个“快”字,务必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可堪一战的大军来。

  仅这一点,就能看出曹操的枭雄本性。

  曹老板确实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但“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性格,也让他时长会做出一些有违传统道德观念的事情来。

  根据军情局的消息,单是这一次粗暴的征兵、征粮,至少就会造成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乃至活活饿死。

  只是看这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秦霄就能想象得到,背后是怎样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

  第一次,秦霄意识到,在攻城略地,夺取利益背后。

  自己,似乎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名为“王者”的责任。

  秦霄在接到情报之后,罕见地失眠了几日几夜。

  从利益上来说,推迟两个月左右出兵,才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曹操没有准备好,但秦霄也同样没有做好开启新一轮战争的准备。

  动员百万规模的大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单单物资调运,壮丁征募等等事项,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但,军情局传来的情报,让秦霄不愿再等下去。

  每多等一天,便意味着无数人死去,无数家庭破裂。

  这不是战场上的厮杀。

  若是战场厮杀,无论杀敌多少,己方伤亡多少,秦霄都可以将其当成一个简单的数字,一笑而过。

  但,牵扯到六位数,乃至更多平民的流离失所,秦霄却是无法说服自己袖手旁观下去。

  提前出兵,虽然对己方不利,但秦霄相信,自己来到这个副本足足四年的时间,打造出的这支强军,足以征服天下!

  做出决定之后,秦霄不再犹豫,当即召唤众多文臣武将,商讨出兵北伐一事。

  这种大事,自然不可能放到“朝会”上讨论。

  人太多,根本不可能讨论出个结果来,只能放到私下的“小会”里谈。

  但随着秦霄麾下的人才不断增加,有资格参与到“小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芙蕾尔不喜欢这种人太多的场合,干脆没来露面。

  此外,还有一些不在长安的文臣、将领无法参与。

  比如驻守边境的张辽、孙坚,还有镇守一方,担任刺史的商鞅等人。

  参与到讨论中的,军中将领以岳飞、马超两人为首,谋士则是郭嘉、贾诩,文臣有李儒、王允、荀彧三人。

  虽然加起来也没到十个人,但对于真正要讨论重要决策的小会来说,其实人已经不能算少了。

  人越多,往往也就越容易出现分歧和争吵,难以达成一致,效率会大幅度降低。

  不过有秦霄压着,这种人数,倒是不至于有什么问题。

  将众人召集起来之后,秦霄没有废话,开门见山道:“我打算出兵北伐。”

  顿了顿,秦霄加重语气,强调道:“这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而是命令!你们的任务,是帮我完善北伐的计划!”

  见秦霄的态度严肃,众人都心中凛然。

  秦霄平时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君主”,一些性子莽撞的,比如刘三刀,有时和秦霄开一些略微过火的玩笑,秦霄也不会生气,反而会嘻嘻哈哈地和他们胡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