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常山赵子龙在此!-第4/8页



  从关中、凉州、中原等各地凑一凑,秦霄还能凑出大约十几万兵力来。

  若是削弱边境的防御力量,这个数字还能更多。

  但考虑到北方的威胁,秦霄并没有这么做。

  十几万大军,打一个元气大伤的袁术,已经足够了。

  何况岳飞和张辽在完成了各自的任务之后,也会从两侧向袁术的地盘发起进攻。

  不过,就在准备出兵之前,两条消息,先后传递到秦霄这里。

  一个消息来自于岳飞。

  他在进兵徐州的时候,沛国谯县有一批“山民”投奔。

  沛国属豫州,但并非秦霄控制的地盘,而是在刘备的掌控之中。

  刘备战败之后,这里自然而然要被秦霄接管。

  说是山民,实际上人人全副武装,虽然比不上背嵬军精锐,但也不比一般的四阶士兵差到哪去。

  只是人数少了点,堪堪只有千人出头。

  一千人,自然不值得岳飞重视。

  让他专门提起这件事的原因,是这批“山民”的领头者,姓许,名褚。

  “卧槽!怎么把这人给忘了!”

  秦霄一拍脑袋,懊恼不已。

  许褚,这也是三国期间一个大名鼎鼎的猛人。

  虽然不擅长统兵,但个人武力却是极强。

  至少能排进三国时代的前十。

  而且许褚性格忠厚,用俗话来说就是比较老实,用起来放心。

  历史上,曹操占领了豫州之后,许褚便带着乡族投奔曹操,担任曹操的贴身护卫,每战必奋勇拼杀。

  曹操死后,许褚还难过地哭到吐血不止。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此人的忠诚。

  不得不说,三国时代,虽然出了不少心狠手辣的枭雄,也有阴险狡诈、两面三刀之辈。

  但将“忠义”二字放在最前的忠臣良将,也同样不少。

  赵云、关羽、高顺、许褚、典韦等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对于这种人,若是他们效忠的对象是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主公会不喜欢这样的手下。

  哪怕是在敌对的立场上,至少也会说一声佩服。

  秦霄一直不肯杀关羽,除了因为在民间传说中,关二爷已经被神化了之外,也是因为敬佩他的忠义之心。

  接到岳飞的书信,秦霄本想立即召见许褚。

  但犹豫了一阵之后,还是回信让岳飞将许褚带在身边,观察他是否值得培养。

  秦霄不打算像曹操那样,将许褚留在身边当一个护卫。

  以秦霄的个人武力,若是秦霄自己解决不了的敌人,许褚这个级别的护卫,用处说实话并不大。

  反而不如让许褚前往军中历练,若是可堪大任最好。

  即便实在不堪造就,至少也多了一个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秦霄没有召见许褚,也是因为另一件事牵扯住了秦霄的精力。

  甚至,为了应对这件事,秦霄紧急将镇守中原的商鞅都叫了过来给自己当参谋。

  ……

  “事情就是这样。”

  秦霄简单说明了情况之后,看向商鞅,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孙坚败亡之前,便将传国玉玺以及家传的【古锭刀】交给了长子孙策,并让黄盖护着孙策、孙权两兄弟暗中逃出扬|州。

  根据孙坚的“遗命”,黄盖护着两兄弟来到中原,以传国玉玺为礼,请求秦霄的庇护。

  这个“意外之喜”,是秦霄所没有想到的。

  但仔细一想,却又合情合理。

  孙坚败亡,孙策、孙权年纪还小,不足以独当一面。

  最重要的是家底都被打光了,想要东山再起的难度很大。

  与其拼死一搏,赌一把争霸天下,反而不如投靠一位“明主”,保证家族的传续。

  再加上传国玉玺的分量,这份礼物可以说相当的有诚意。

  而在这个时期,有机会夺天下的诸侯,其实也就两家。

  一个秦霄,一个袁绍。

  虽然袁绍和袁术不合,但毕竟是亲兄弟,以孙坚和袁术的仇恨,不肯让自己的后代投靠袁绍,这是情理之中。

  那么剩下一个能投靠的,就只剩下了秦霄。

  甚至于,在见到黄盖的时候,秦霄已经十之八九确定,袁术和孙坚打了个两败俱伤,绝非是袁术脑子坏掉了,而是孙坚知道自己必败之后,故意营造出这种局势,好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