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秦国穷困



  秦霄自然不知道自己离开后发生的事。

  事实上,在一次会面之后,秦霄便没有再见过秦献公和其余诸位将军了。

  唯一和秦霄保持接触的,是与秦霄一同抵达洛阴的仲公子嬴渠梁。

  五万多大军的转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单单只是启程前的准备,就花了整整两天时间。

  而路上的行军,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就走了整整三天。

  数万人马,外加上千辆运输粮草、辎重的车队,足足排出了好几里地。

  在行军途中,秦霄发现一个颇为怪异的事情。

  那就是嬴渠梁手下的秦军,除了少数精锐之外,有超过八成的人,装备都极差,没有铠甲不说,就连武器都已经生锈,甚至是断裂。

  面对秦霄问出的这个疑惑,嬴渠梁沉默了许久,才叹息道:“秦国穷困,再加上连年战争,不但缺乏铜铁金属,更缺能锻造兵器的匠人。断了刃的剑,没有足够的匠人将其回炉重造,就只能凑合着用。”

  说着,嬴渠梁看了看秦霄手下扎营的方向,赞叹道:“听闻魏国精锐以装备精良而著称,有‘魏武卒’的说法。我观秦将军手下的士兵,装备颇为精良,想来,恐怕不逊色于魏武卒吧?”

  “魏武卒?”秦霄摇摇头,自嘲地笑了起来:“仲公子恐怕没有和魏武卒交战过吧?否则也不会有此一说。”

  对于自己手下士卒和魏武卒之间的差距,秦霄还是有些B数的。

  后者的兵种蓝图,秦霄在嘉南城的“珍宝阁”中见到过,只是比秦霄手下的三阶精锐高了一阶,属于四阶兵种。

  如果单单只是这样,虽然有差距,但倒也不算是决定性的差距。

  真正的差距在于,魏武卒的兵种类型,是属于【重装步兵】。

  结成阵列之后,能够硬刚重骑兵冲击的那种重装步兵!

  在这个没有重装骑兵的年代,重装步兵魏武卒,就是成本最高的兵种,没有之一。

  秦霄对自己手下的兵有信心,但却不会盲目自大到去和魏武卒相比。

  可惜的是,在“后吴起时代”,魏国已经无力再维持魏武卒高昂的成本了。

  从这一次河西大战到未来的十数年之中,可以说是魏武卒落幕之前最后的光辉。

  “嬴渠梁一直在北方与义渠人作战,确实是第一次涉足河西战场。”嬴渠梁有些纳闷,却也听出了秦霄的言外之意,抱拳道:“还请秦将军教我,魏武卒有何特殊之处?”

  秦霄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若是有一支军队,甲胄比普通军队厚一倍,且能行动自如,在战场上当如何?”

  “若甲厚一倍,那岂不是刀枪不入?再能行动自如,这支军队当属无敌!”

  嬴渠梁脑补一番,便轻易得出这个结论。

  身披刀枪不入的重甲,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没有人能够阻拦。

  但,嬴渠梁又冒出一个疑问:“可甲厚了,重量自然也增加,如何能够行动自如?”

  士兵的力量、体力等等,都是有限的。

  要不是有这么一个限制,谁都知道,战场上武器越长越好,护甲越厚越好。

  为什么没人去弄那坦克装甲一般的护甲?

  为什么没人给士兵配上十几米的长矛?

  这里边固然有成本因素的考量,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人能用。

  若是大多数士卒都能够负担得起上百公斤的重甲而行动自如,任何一个统帅,砸锅卖铁都会给士兵配上这样的重甲,来保证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但是,事实是,没有任何士兵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重量,自然只能削减甲胄的厚度,牺牲防御力来减轻重量。

  防御力固然关键,但若是士兵穿上就走不动路,甚至会被铠甲的重量活活压死,那防御力再强也没用。

  “这就是魏武卒的厉害之处啊。”秦霄感叹了一句:“听说,魏武卒征兵,可以说是千里挑一,选出其中体格最为强壮者。凡入选者每人赐田百亩,以保证无后顾之忧,再由兵圣吴起亲自调教数年,方能成军,这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嬴渠梁沉默了半晌,自嘲地笑了笑,道:“每人赐田百亩,秦国可出不起这个价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