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李存孝,刘伯温



  李存孝杀得兴起,即时取了魏南三县,夺了华州华陰,径到潼关。

  到潼关的时候,已经只剩十八骑,虽然只剩下十八骑,李存孝却并没有收军的打算,反而继续追击,杀了七天七夜,赶过霸陵川,把葛从周的败军追到了长安地界。

  这个时候的十八骑可以说是饥渴劳累,但一见城池,却毫不犹豫的继续追击,进了城池。

  原来这座城池就是长安。

  就这样,李存孝领着十八骑就进了长安。

  而在长安里,左冲右突,不仅烧了黄巢的粮仓,还冲到了已经称帝的黄巢楼下,箭射黄巢后,安然而还。

  “嗯,其它人呢?”

  秦昊听完李存孝的建议以后认真的点了点头,随后目光扫过在场的其它人。

  倒不是为了装个样子

  所谓人无完人,就算是他和李存孝这样的人,也可能有考虑不周的时候。

  再说李存孝虽是一员猛将,但在场的还有两名堪称惊艳绝伦的谋士。

  所以秦昊是真心的征求这大家的意见,所谓集思广益,正是如此。

  秦昊并不是那种专断独行之人

  “启禀陛下,臣等复议!”

  没人提出反对意见,秦昊没有犹豫,直接拍板。

  大军就地驻扎,等到天斗城那边胜负有了一个完善的结果以后,再做打算。

  “诸位可还有什么问题?”

  既然事情已经敲定了,秦昊准备就地解散众人。

  然而这个时候,手下的两位重要谋士之一突然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尚有一事启奏!”

  “哦?刘爱卿但说无妨!”

  秦昊坐直了身形,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不是装得,而是真正的准备洗耳恭听。

  别看秦昊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这一切其实都要归功于系统。

  秦昊不认为自己的智慧能够和面前这一位相提并论。

  刘基,字伯温。

  刘伯温的一生有太多的传奇

  民间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好话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且不提刘伯温到底有什么光辉事迹,就单凭世人对刘伯温的评价,就足以看出此人的不凡。

  即便是号称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的诸葛亮,在后世人的眼里,也比刘伯温要稍逊一筹。

  此人乃是真正的大才,随军可为军士,熟读各家兵法,用兵如神。

  入仕可领丞相之职,治理天下。

  同时刘伯温还精通风水之术,能够推演天机,预知后事。

  这样的人,秦昊如何能不谨慎对待?

  “回陛下,有些话臣不该说,却不得不说!”

  刘伯温犹豫了了一下,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神色一正,躬身说道。

  “此番陛下举国之力为方先生报仇,实乃重情重义之举,但我大秦新立,根基尚不稳定,此番精锐尽出,若有心人从中作梗,唯恐后方起火!”

  说完,刘伯温一言不发的躬身埋头,不敢直视秦昊。

  身为一代智者,刘伯温何尝不清楚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出意见。

  极有可能惹怒秦昊,稍不注意就是人头不保。

  但作为系统召唤出来的人物,对秦昊百分百的忠诚致使他就算是冒死,也要将其中利害说出来。

  如若不然,好不容易有所气色的大秦王朝恐怕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毕竟治理一方王朝不比在江湖闯荡,在江湖上,谁的拳头大,谁说话就有道理。

  但治理王朝,却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如果大秦新立,正是极不稳定之时。

  内有心怀鬼胎者蠢蠢欲动,外有陷入绝境的大汉王朝随时有可能拼死一搏。

  如果秦昊能够坐镇皇城,又有几大专属军团镇压。

  这些人倒是翻不起什么浪花来,闲来无事还可以看他们表演。

  只是秦昊在听闻方羽重创的消息以后,就跟疯了一样。

  直接将手下的专属军团全部召集了起来,进军天斗皇朝。

  如今大秦境内虽有不少军队驻扎,但多是大唐和大燕的降军。

  这些降军本就不可信,有几大专属军团镇压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造次。

  但这一次秦昊将所有的专属军团全部调离,这些人本身不造反就已经不错了,根本不能指望他们镇压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