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天津风云(感谢家里窝囊家外雄、大明总督打赏!)-第2/3页



  刘招孙说罢,从金虞姬手里接过把三眼铳,对着天空扣动扳机,一阵爆响,周围流民一哄而散。

  过了顺天府,路旁流民越来越多,也更加危险,一些强壮者,三五个人凑成一伙,光天化日之下,打劫那些落单的行人。

  刘招孙在马上冷冷望向不远处那些流民,他手执骑枪,目光锐利,流民都自觉离这个杀神远一些。

  此时马车路过的地域,距离京师不过区区几十里远,竟然可以如此混乱,流民白天便在官道上抢劫,刘招孙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千总王二虎下令战兵加强戒备,五十名战兵手持长枪,驱逐那些成群结队的流民,特勤队放出了五名夜不收,在周围五里进行哨探。

  刘招孙策马往走,金虞姬连忙跟了上去。

  宋应星正在队伍后面和几个战兵聊天,踩着泥泞的土路,在官道上艰难前行。

  他不会骑马,也不愿坐马车,就落在了队伍后面,刘招孙怕这书生被流民掠去,便派了两名战兵贴身保护。

  宋应星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原先那个穷困潦倒的江西举人,而成了开原安乐州知州。

  永乐六年,明廷在开原设立安乐、自在州,由于当时辽东属于化外之地,大明在开原地区,控制能力极为有限,虽然设立有这两个州,其实都只是设置在开原城内。

  说白了,这两个州都没有实际的控制区域,只是两个空头单位,因为当年出了开原城,外面就是女真和蒙古的地盘,想管人家也要问问人家同不同意。

  显然,蒙古和女真是不同意的。后来,自在州迁到了辽阳,开原就剩下安乐州,也成了虚壳。

  刘招孙一路观察,发现宋应星宅心仁厚,有时又有些固执不知变通,和康应乾那样的政治老油条完全是两个极端。

  让宋应星来担任这歌安乐州知州,刘招孙是经过一番思虑的。

  明代知州品级为从五品,对宋应星来说,已经是破格提拔了,毕竟他只是个举人而已,须知像袁崇焕、孙传庭这样的三甲进士,仕途起点也只是个偏远地区县令。

  安乐州知州,此时连办公衙门都没有,挂在参将府名下,完全是个闲差,特别适合宋应星抽出时间来从事他的科学研究。

  宋应星对这样的安排也很满意,临行前告别兄长宋应升,叮嘱兄长好好照顾母亲,便随刘总兵踏上了漫漫辽东征程。

  队伍继续往东,一路无话,第二日下午便到了天津卫张家湾。

  康应乾袁崇焕他们早早等在张家湾码头,见到刘招孙率兵赶来,康应乾长长出了口气。

  刘招孙从翻身下马,环顾四周发现码头上堆积起密密麻麻的麻袋,里面都装着买好的粮食。

  粮食周围聚集着上百个纤夫和难民,几个青皮在外围起哄。

  康应乾带来的十个战兵,此时用长枪组成个圆阵,不惧人山人海,坚定的守在粮食四周。

  身材瘦小的袁崇焕也拔出了顺刀,站在士兵前面,这位进士出身的广西人,血液里流淌着粤人械斗的基因,和一群天津纤夫青皮干起架来丝毫不惧。

  “宣武将军可算来了,再等会儿老夫也要拎刀子去砍人了!”

  康应乾擦擦额头汗水,接过刘招孙递过来的椰瓢,咕嘟嘟喝了一口,不及擦掉胡子上的水珠,便接着道:

  “天津卫指挥使也真是,说派水营兵来帮咱买粮食,娘希匹,老子买了粮食,兵毛都没一个,倒来了这群千杀的纤夫,还有青皮,”

  康应乾袁崇焕他们昨日抵达天津卫,很快便找到了天津卫所指挥使吕大人。

  送了两百两见面礼后,买卖便很快做成,花了一万多两买了五千石粮食,又花了三千两雇了十五条福船,钱货两清。

  粮食就要搬到船上时,吕指挥使建议辽东巡按,让他再花些银子雇佣水营兵看守粮食,这些天天津卫来了好多流民,怕粮食不安全。

  康应乾听了这话自是大怒,上万两银子的买卖他都没怎么砍价,也不知这姓吕的赚了多少钱,如今还想敲自己的竹杠,平时都是康应乾阴别人,这次到京师走了一趟,接连被人坑了两次,他越想越是恼怒,觉得自己也带了兵,无须担心几个毛贼,便果断拒绝了这位贪得无厌的指挥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