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拜师学艺-第2/3页



  “当年我有幸来过一次曹大儒家园中共谈诗词,我就知道此人非同一般,但是最后没有见到其人,只是观摩了其学习心得,就觉得气血澎湃,根本无法领略深意,从而悻悻离开。”张不二道。

  张不二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狂吹,不傻吹,有选择性的示弱,不像某些京兆尹的秦姓官员,无论什么都要吹,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

  “能被称为大儒的人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不是曾经就有人传说吗?大儒一字,凡人得道。”陈萱儿喜道。

  “那是自然,能够领悟大儒一字的,便已经不是等闲之辈,若是真的能悟出什么真理来,那就是真的是天纵奇才,祖师爷赏饭吃,我们也嫉妒不来。”

  张不二摸着光秃秃的脑袋道,“人各有志,也不必强求。”

  二人都是在安慰童儿不要太过紧张,即便是没有被大儒看上也无所谓。

  而此时的童儿似乎在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生怕自己来到这里之后被拒绝,不仅昨天晚上熬夜读儒家经典,甚至在车上还在默念。

  紧张的神态大家都看得清楚。

  一行人过了长河桥,看到了一处雅亭,亭上四周被幔帐遮蔽,里面若有若现有两个人影,虽然看上去奇怪,但是谁都知道,那便是大儒所在,便不去多揣测。

  亭子外站着两伙人,左边是一少年,约么着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手中抓着折扇,看穿着应当不是书院之人。

  右边则是一个盖着斗笠的女子和她面前站着的丫头,丫头年纪不大,也就是和童儿一般大小,身着一身粉色小棉袄,系着六根小辫子,干干净净的脸上洋溢着不可一世的表情。

  郑年几人缓步走来,站在两伙人的身后,没有做声。

  估计今日拜访曹大儒的也不可能只有他们这一伙人,想起门口学童所说凡是坐马车的人都走的这条路,郑年心下也不敢叨扰。

  能在京城坐马车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而他属于非一般人里面最一般的。

  几人驻足亭前,便听得里面亭帐内一吊声学童道,“各位已经到齐了,初试便可开始。家师欲求弟子,乃需从正门而来的之人中选取,不知对此事,你们有何看法?凡应试弟子,皆可回答。”

  话音刚落,那六条辫子的粉衣小姑娘俏声道,“先生乃是当世大儒,取弟子便定要从人龙之中选取,乘坐马车乃是京城之内地位象征,于此法子便可筛去大部分家品凡子,实在是智者所为。”

  “好。”那吊声学童只说了一个字。

  此时那手持纸扇的少年笑笑道,“以我愚见,先生并非是目中分阶级,不见光暗之人,院内弟子三百并非全部都是达官贵族,也有出身寒门的苦读才子,所以学生认为,大儒已知天命为今日弟子乃是坐轿而来,所以才会省时省力,会见我等,如此知晓天意之法,才是根本。”

  “好。”那吊声学童又是一个字。

  最后到了童儿。

  郑年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了一个温暖的笑容,“不怕,想什么就说什么便可。”

  童儿点点头,走上前一步,双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非常努力将声音放大道,“我认为,是运气!”

  “运气?”那亭帐之内的学童一惊。

  周遭的人皆是窃笑。

  “是!”童儿这次睁开了眼睛,深吸了口气道,“我家老爷选小厮的时候,便是将百人名册拿在手里,看也没看,就将半数以上的人划去,他说‘这就是运气,那一半人的运气不好,我只要这一半’。”

  “所以我认为是运气,儒家既然讲究运,这便是运。”

  众人瞠目结舌,那学童竟是也窃笑起来,哼哼而笑,“好好好……好……哼哼哼……既然……哼哼……不行各位等会……我……我………”

  过了半晌,那学童才缓过来道,“请各位用茶。”

  说着从内厅之内走出了一个学童,手捧着三杯茶,递了出来,分别交给了三个应试弟子。

  张不二悄悄凑在了郑年的身边,低声道,“这个童儿的脑子怕不是不好使吧?要不我们走吧,丢人丢到大儒这里,明天全京城都知道了。”

  “你又不是个有脸面的人,怕个毛线?”郑年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