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挽回形象-第3/5页





        “但是,就算要阻止,也要讲究策略,不能盲目冲突,说句不好听的,往日里,阁老就是太过冲动了,以致于,好心办了坏事,让自己在朝堂中的处境越来越恶劣。”

        这话说的口气温和,但是,落在朱鉴的耳中,却怎么听怎么别扭。

        不过,事到如今,他也懒得和朱仪争辩,只是冷冷的看着他,想看看对方到底能说出什么花来。

        于是,朱仪转过身,面对着在场众人,道。

        “我刚刚已说了,如今皇上已非当初刚刚登基时,根基不稳,如今朝堂之上,有不少皇上的亲信,而且都占据要位,所以,硬碰硬是不行的。”

        “长久以来,我们都觉得,皇上是一个在乎声名的人,所以,我们一直的手段,都是在朝堂上制造事端,阻挠皇上对太上皇不利。”

        “但是其实我们都错了!”

        朱仪的面色严肃,又抛出了一个令在场众人惊讶的结论。

        眼见得所有人都投来惊疑不定的目光,朱仪便继续解释道。

        “其实这一点,早有蛛丝马迹,譬如,皇上很多时候,从不掩饰对太上皇的敌意,虽然表面功夫做的很足,但是实际上,朝中重臣,对皇上和南宫的关系,心中都有底。”

        “试想,皇上若是真的想要一个兄友弟恭的名声,他会这么做吗?”

        所以说,很多时候,越是平常的事,越是容易被人忽略。

        在场众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但是终归都算是太上皇阵营的人,所以,所考虑的都是如何维护太上皇的利益,下意识的,也就将皇帝当做了敌对方来看待。

        有了这一层立场在,很多事情,判断起来就未必能够客观看待了,但是现在,朱仪的意思很明显,希望他们能够跳出本来的立场,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朝堂和天子。

        将朱仪的话反复想了几遍,焦敬缓缓道。

        “国公爷说的不错,我们都觉得皇上囿于名声,所以在朝堂之上,往往会屈从于朝议,但是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眼见有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仪便停住了话头,于是,焦敬便继续开口,道。

        “当今皇上,是临危受命,登基践祚,并非寻常情况下的父死子继,所以,法理法统便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太上皇登基十数载,朝中大臣或多或少,都受过太上皇的恩典。”

        “所以皇上登基之后,除非是阿谀附势的小人,会立刻改换门庭,其他大臣,总归是难以如臂指使。”

        “所以,想要稳定朝局,赢得百官之心,就必定要对太上皇恭顺,也必定要听言纳谏,君臣和乐。”

        “说白了,皇上并不是害怕言官们在朝堂上闹事,会影响名声,而是害怕再来一场左顺门之事!”

        “不错!”

        眼见有了赞同者,朱仪顿时神色一阵,接过话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