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被骗了……-第2/5页





        反正,不管朝事如何,户部的这一摊子事,沈尚书是管好了,至于别的,能不掺和就不掺和吧……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沈翼的政治智慧,当好一个抠抠搜搜的钱袋子,其他万事不理。

        至少目前来看,因为户部的压力一直很大,所以,天子对他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开口,不代表真的就不需要说话。

        王翱和俞士悦的话,一个温和,一个略显激进,虽然都是为了安抚天子的情绪,但是,更多的是态度上的表达。

        可是沈翼就不一样了,他是这几个人当中,唯一一个一针见血,指出了正确的解决方向的。

        朝堂上的事情,很多时候,难以分辨对错。

        天子刚刚的怒火,或许是掺杂着情感,但是更重要的,却是给杨杰在草原上的所作所为,定下了性质。

        将杨杰比作岳武穆,言下之意就是,天子不想当赵构,所以,他不会容忍朝臣中有秦桧存在。

        这种情况下,只想着表忠心,固然能解决一时之难,但是,却治标不治本。

        天子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察觉到了朝臣心中的某些想法。

        但是,想也知道,天子不可能天天发怒,也不可能对着满朝的文武百官,次次疾声厉喝。

        要是发火能解决问题,那么,这朝堂上就不会有那么多难办的事了。

        就如今的状况而言,说沈翼等人,要向秦桧一样,出卖杨杰求和,倒不至于,但是,对杨杰不顾后果的行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满的。

        当然,从道理上而言,这种不满有些不近人情,有寒了忠臣之心的意味,这也是天子雷霆大怒的原因。

        但是,不近人情归不近人情,却不是空穴来风。

        鞑靼内乱,瓦剌会从中渔利,这几乎是必然的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免就有人会想,如果没有杨杰的这一番举动,瓦剌和鞑靼两败俱伤,是否会比现在的局面更加有利。

        这才是朝臣们心中不满的真正原因。

        沈翼的话没有王翱的巧妙,也没有俞士悦的激进,但是,他却指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大明和杨杰,是同一战线上的自己人。

        其实这一点,刚刚俞士悦也提到了,但是,他只是用来辅证自己不会怪罪杨杰的观点,却没有利用起来。

        而沈翼则是更进一步指出了,杨杰奉命出边,固然是为了搅动草原风云,但是,平衡草原各方势力,不是杨杰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朝廷的事。

        换句话说,这是国政,是需要整个朝廷协同合力的事。

        既然如此,那么杨杰所做的一切,就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鞑靼内乱,的确有可能给瓦剌可趁之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