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宝玉,你怎么看?-第3/6页





        这话一出,贾政身形微震,儒雅面容上涌起激动之色,说道:“子钰,我素知你之为人,岂会不知好歹,心生嫌隙?你以圣贤之言,言传身教莽蠢幼儿,我感谢还来不及呢。”

        贾政心绪激荡着,在心头盘桓着贾珩所言、所行,愈品愈是敬佩、欢喜。

        以《朱子家训》教训宝玉,几是言传身教,这在道学先生的贾政眼中,已经堪称圣贤教育门下子弟的典范。

        只是隔墙有耳,落在一墙之隔的王夫人耳畔,脸色愈发难看,藏在衣袖中的手,紧紧捏着佛珠。

        不知好歹,心生嫌隙?老爷这一句句,说的又是谁?

        还有这位珩大爷,惺惺作态给谁看?

        宝玉被奴仆、小人哄骗?

        她家宝玉不是三岁幼儿!

        前厅中,贾珩道:“政老爷不必如此,宝玉心智过于常人,只是他从小生在内宅,养于妇人之手,如是一直跟着老爷,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也不会现在懵懂无知,不谙世事……好在少年心性未定,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以后当多多读书,改易周遭环境,未尝不能匡正过来。”

        这一席话,有褒扬有贬抑,还有殷殷之期许,无疑彰显了贾族族长的风度。

        尤其,当着一位父亲的面,论其儿子,如果一味贬抑,事后疏不间亲,为人父者,心头定是不舒服。

        可一味褒扬,又显敷衍伪诈,而贾珩方才之言,则是先扬后抑,再扬,愈是诚恳、真挚之言,愈是如此。

        先扬后抑,考过公考的都知,转折之后的才是重点,但你再扬一次,就显得真挚,诚恳。

        哪怕凤姐都是眨了眨眼,心头也是生出几分认同之感。

        “只是宝玉这性子,那是这般易改的。”

        至于一墙之隔的黛玉,先前脸上那一抹笑意也渐渐淡去,罥烟眉下的明眸颤了颤,盈盈秋水倒映着深思的波光。

        “还真是族长殷切之言,先前我还以为……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她还以为,那位珩大哥只是拿宝二哥做筏子,不想还有这一番道理来。

        当然,主要贾珩完完全全是真心话,改易环境,方能移情动性。

        可以说,将宝玉这种痴愚性情的顽石,丢进行伍这样的大熔炉,如果他不被别人肛的话,任是一块儿废铁,也能炼成好钢。

        贾政闻听贾珩之言,点了点头,儒雅面容上神色和缓,心头也有几分欣然。

        如果旁人说这话,他还有疑虑,但这位海内闻名,最近在京中以智计百出闻名的贾子钰,断不会信口开河。

        只是一墙之隔的王夫人,已是脸色铁青,如笼寒霜,捏着佛珠的手稍稍用力。

        养于妇人之手,这是什么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