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澶渊之盟-第9/11页





    曹利用慷慨陈词,表示一定不辱使命。

    这次,曹利用以谈判大使的身份,外带两名助理,跟着辽国使节韩杞,再次来到辽营,见过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

    萧太后和辽圣宗在车驾上接见曹利用。车轭上放置一块横板,板上摆放着餐具。请曹利用一同饮食,辽国官吏则分两排陪坐,当然,这里面少不了辽国驸马王继忠。

    大辽国承天皇太后萧绰,这个女人可是不简单。她见宋真宗答应议和,谈判这种事,能敲一把是一把,能诈一分是一分。讲和,必须以获利为条件,得寸进尺、顺杆爬这种能力,萧太后比谁都精通。

    曹利用的话还没说完,萧太后就发话了,“宋与我大辽国结盟,那接下来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后晋皇帝感激我大辽,送给我关南一地,你大宋继承的是大周的衣钵,周世宗柴荣从我大辽夺走瓦桥关,关南这块地,是时候还给我们了。”

    我站立的地方就是大宋,我什么样,大宋就是什么样。一寸山河一寸血,人可以死,祖宗之土不可丢。这点道理曹利用还是知道的。

    曹利用道:“晋人把地送给辽国,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如果每年求取一些金银玉帛来补助军费,尚不知我家皇帝同意否,割地之请,你就是借我十个胆,我曹利用也不敢向皇上报告。”

    辽国政事舍人高正始一听就不答应了,他冲上前来,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道:“我们统兵南来,为的就是收复故地。如果只是拿点金银玉帛回去,则愧吾国人矣!”

    曹利用道:“你何不为辽国想一想,假使辽国按你的话去做,必定又要与我大宋结仇打仗,国内百姓根本得不到休养生息,长此以往,这对你们辽国也没啥好处。”

    话虽这么说,曹利用还是派人回奏真宗,对于辽国要求索取“关南十七县”之事,请旨定夺。

    祖宗疆土,寸土必争,不可以尺寸与人。真宗知道,割地求和,这种遭后人唾骂的糗事,是打死也不能干的。当即给曹利用下诏:“辽人南来,无非是想夺取土地求得财物。关南一地归属中国已久,不可许给辽国,汉代用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有成例在先。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多给点钱没关系,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

    得了真宗的密诏,曹利用决定放手一搏。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萧太后觉得自己很难让大宋屈服,最终在十二月定结和议。

    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称萧太后为叔母,彼此以“南朝”和“北朝”称呼对方。这种虚构的亲属关系,能更好地体现双方的平等地位。

    在岁币的问题上,萧太后求和心切,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几经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辽国三十万银绢的数字。

    澶州在汉代称澶渊郡,宋辽议定这项合约,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澶渊之盟》,盟约主要有以下五条:

    一、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沿边州县各守境界,严格制止对对方边界的非法侵入。

    二、双方均不得接受对方越界盗贼逃犯,对逃入对方境内的人必须遣返。

    三、宋朝每年向辽朝提供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以为“助军旅之费”,至雄州交割。

    四、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增修针对对方的军事设施。

    五、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曹利用带着和约,兴冲冲地回来交旨。真宗正在用膳,侍者问曹利用许给辽国多少银两。曹利用没有答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