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第9/10页
寇凖见真宗一直不发话,便转身出殿,去找武官的代表殿前都指挥使高琼高太尉。一见面便问道:“太尉深受国恩,今天如何回报?”
高琼拱手道:“高琼一介武夫,愿以死报国!”
寇凖道:“有太尉此言,国无忧矣!请与我一起上殿面君。”
高琼便与寇凖再次进殿,寇凖厉声说道:“启奏圣上,臣刚才所言,陛下若不信,那就请问问武将的意见吧!”
高琼慷慨陈词,朗声说道:“宰相主战,实乃良谋。若避敌迁都,就一定会军心动摇。禁军将士大多出自北方,他们的家眷也在北方,若是他们为了保护家眷不愿南下,恐怕要出大乱子。如今敌军深入我境内,被我军围追堵截,进退两难,不能自拔。望陛下亲征,重振军威,老臣虽已古稀,愿效力死战。”
一文一武,两员股肱老臣这么一唱一和,真宗和文官们都被震慑住了,大殿顿时安静下来。
寇准趁机道:“机不可失,陛下应速速起驾澶州!”
真宗有点不知所措,他看了一眼自己的贴身侍卫王应昌,想让自己身边最信得过的人,帮自己一把,替自己说句话。
王应昌转身拱手道:“陛下奉天将讨,所向必克,如果犹豫不决,始终在此逗留,只能使敌人气焰愈发嚣张,到时候一发不可收拾。请陛下且驻跸河南,发诏督王超等进军,寇当自退矣。”
见自己的侍卫也这么说,真宗是真的犯难了。如今文武一心,若再坚持迁都,势必会众叛亲离,挫了文武百官和军民的锐气。
为今之计,只好答应寇凖,亲自出马,起驾澶州,而且是越早越好,迟了,辽军若真的打过黄河,兵围开封。到那时江山不保,祖宗基业沦丧,自己也将成为千古罪人,这个骂名,那是死活都不能背的。
真宗道:“就依卿等所言,朕意已决,亲征澶州,即日出发,不胜不归。”
听皇上这么说,寇凖、高琼等立即跪倒,“皇上圣明!”文武百官也一起跪倒,山呼万岁。
亲征之事帝意已决,下朝后,真宗又留下寇凖单独议事。
真宗道:“如今敌骑突袭,天雄军(今河北大名)是我朝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之地都会成为敌人的地盘,派谁出镇大名,去守卫天雄军呢?”
寇凖对王钦若让皇上迁都一事,心中不爽,又害怕他在京障碍皇上亲征大事,正想将他调离京师,现在机会来了。于是举荐道:“王钦若可任,军情紧急,陛下应该让他立即出发。”
于是召王钦若觐见。王钦若一到,没等他说话,寇凖就抢先说道:“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应该能体会这个道理。”
王钦若惊惧不敢推辞,遂以参知政事身份,判天雄军兼都部署、提举河北转运使,与周莹同议守御。立即离京,前往天雄军,部署人马抵抗辽军。
真宗又“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戍卒会天雄军”,将防御重点南移,分定州兵一部赴澶州,命令各路人马火速增援天雄军,绝对不能让辽军攻破河北大名防线。
再说辽军一路过关夺寨,逼近澶州,报急的文书一夜来了五次,寇凖不急不躁也不行动,依旧饮酒谈笑自如。第二天上朝,有大臣向真宗报告了此事,真宗大骇,质问寇凖。
寇凖道:“陛下莫急,您真要了结这场危机,五天都用不上。您只要立即御驾亲征,就万事大吉了。”
《宋史》载:“急书一夕凡五至,凖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凖。凖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