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第2/10页





    毕士安道:“寇凖正直无私,慷慨有大节,忘身为国,秉承道义,嫉恶如仇,这都是他的优点,朝中无人能及,只是他这种性格不受世俗欢迎。今天下臣民蒙皇上恩德,安闲逸乐,但西面和北面有跳梁小丑为边患,寇准这样的人正是朝廷所用之人才。”

    真宗道:“可也,不过要借卿这样年高德劭的人来镇服他。”

    建安才子曹植曾言:“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

    寇凖绝对称得上是个光芒四射的个性强人,朝野上下公认的大才。他年轻有为,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时就被太宗拜为枢密副使,当上参知政事。

    然而寇凖为人刚直,经常犯颜直谏,又盛气凌人,锋芒毕露,所以无论皇上还是同僚,都对他这人颇感头疼。朝中有些人,总想找机会扳倒寇凖。

    一天,有个疯子拦在寇凖马前,大呼万岁。知枢密院张逊趁机怂恿判左金吾王宾向皇帝上奏报此事,太宗大怒,贬了张逊,寇凖也被罢官任青州知州。

    寇凖离京后,太宗经常闷闷不乐。问身边的人道:“寇凖在青州快乐吗?”左右回道:“寇凖得一美差,应该不会苦恼。”太宗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寇凖,第二年,将其召回,再次拜为参知政事。

    寇凖一回来,就劝太宗立储,君臣二人常常宫中小酌,每次都是不醉不归。

    虞部员外郎冯拯上书揭发寇准擅权行事,寇凖这个大嗓门,不依不饶,争辩不止。太宗觉得寇凖殿廷辩论,有失执政大臣的体面,于是,再次罢其副宰相职,贬为邓州知州。

    可惜的是,到死,君臣二人也没能再见上一面。

    明眼人都知道,太宗这是在为太子储备人才,把这个人情留给太子赵恒。

    真宗即位,寇凖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咸平六年(1003)六月,担任三司使。

    在毕士安眼中,寇凖简直就是天生的宰相之才,“小老弟啊,你这个天才,请收下我的膝盖。”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若无伯乐,虽千里追风之马,也只能是屈辱于奴隶之手,老死于槽枥之间,一生没世无闻。

    从来英雄惜英雄,自古豪杰重豪杰。真正优秀的人,会喜欢比自己强的人,也敢于推荐比自己优秀的人。承认别人优秀,藏着一个人的格局和胸怀,因为他们懂得互相补台,才会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只能是共同垮台。

    毕士安知人善用推荐寇准为相,就是看中了寇准这人聪明睿智,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能堪大任。甚至不惜纡尊降贵,自降身价,让寇凖做自己的顶头上司。

    说到知人善察,慧眼识人,我们不得不再说回老宰相李沆。

    寇凖多次向李沆推荐丁谓,李沆始终不想用此人,回了寇凖一句:“可使之在人上乎?”这种人能让他做高级干部吗?寇凖不以为然,心里面一度抱怨。数年后,寇凖遭丁谓陷害,被贬雷州,方才信服李沆所言。

    寇凖又举荐河东转运副使郑文宝,说他熟两边事,可任用,这回李沆没反对。景德元年初九,升郑文宝为陕西转运使,增加官秩,赐金紫。

    朝廷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的穿紫色官服,五品以上着绯色官服。有时官员品级不够,皇上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赐紫同时赐金鱼袋,故称赐金紫。

    郑文宝又是何许人也,值得寇凖这么推荐。他可是南唐降宋的官员中,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