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王均乱蜀-第6/7页
后来,李仕衡被授予重任,外放为官,为剑州知州。
击败王均的大蜀叛军,李仕衡派人飞骑进京上奏,真宗对李仕衡的文武才能赞叹不已,当即给与嘉奖,升李仕衡为度支员外郎,赐绯衣;升裴臻为崇仪使、领峰州刺史,仍驻守剑门关,协助雷有终平定叛乱。
◆杨怀忠围魏救赵
得知王均带兵去攻打剑门关,为了增援剑门关,蜀州知州杨怀忠决定采用兵仙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带领本部人马,会同附近各州的宋军,一同攻打益州成都。
杨怀忠临时拼凑起来的人马,有些人过去是王小波、李顺起义时的旧党,这些人颇贪剽劫,进入益州外城后,临阵变乱,开始大肆抢劫民间私财,无心战事。
杨怀忠初战得利,先锋部队从益州北门攻入,至三井桥,焚烧子城。
叛军将领崔照、鲁麻胡引军杀出,两军在在江渎庙前列阵交锋,双方派出大将单挑。叛军中的神卫军,原本是大宋的正规军,兵强马壮,兵多将广,打杨怀忠的杂牌军,那是太轻松了。双方你来我往,走马换将,自晨至夕,宋军损失数员大将。
叛军乘势掩杀过来,杨怀忠勒兵倒退,兵败而走。为防敌兵夜袭,杨怀忠连夜率领残部退到小城江原。
王均率众从剑门关退回成都,杨怀忠派人向附近州郡发出檄文,调集嘉州、眉州等七州守军前来与他会合,再攻成都。
这时,王均派遣赵延顺领兵袭击杨怀忠的后方邛州、蜀州。杨怀忠得知后方来敌,即挥师出击,蜀军大败,赵延顺逃走。
杨怀忠立功心切,想在雷有终大军到来之前解决蜀川叛乱,引军再次攻入成都外城。
打仗,这本来是武将的活,无奈,大宋的文臣都这么有水平,能文能武,非常豪横,总喜欢喧宾夺主,不仅能死缠烂打,关键是还不认输。
杨怀忠率军攻下城南军资库,然后贴了封条,派兵驻守。
王均派出数支人马,打开内城城门,冲出来与宋军交战。宋军不敌,杨怀忠与转运使陈纬引军退至筰桥。
杨怀忠学当年韩信的做法,背水列阵。前临大敌,后无退路,希望以此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不过,杨怀忠毕竟没有韩信的胆识,他担心南面邛、蜀方向的赵延顺来攻,与成都的王均叛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于是,又分出兵力过桥,在槠木桥南扎下营寨。
王均派出三路兵马,试图一举击败杨怀忠,以解益州之围。
有一路蜀军绕到杨怀忠营寨的背后,焚毁江原神祠,切断了邛、蜀方向可能来增援官军的道路。杨怀忠也分出三队兵马,分头迎战叛军。
大战开始,官军斩贼首五百余级,将叛军逼至皁江,坠水者死伤无数,宋军收缴兵甲箭弩甚众。杨怀忠引军乘胜追击,一直到成都南门外十五里鸡鸣原,方才停住。
宋军在鸡鸣原安营扎寨,阻断王均南逃路线,等候王师主力的到来。老将张思钧又收复了被蜀军占领的汉州,斩伪刺史苗进,益州的北大门也被宋军堵住。
由于剑门关与成都一线的沿途各州县都被宋军控制着,雷有终的平叛大军几乎是一路畅通无阻,在狂奔了一个多月后,王师主力终于在咸平三年二月底到达了益州城下。
◆雷有终计失空城
雷有终率王师主力到达成都,被杨怀忠迎着,宋军士气高涨,都巡检张思钧此时已将汉州收复,也赶来益州与雷有终会师。
大军稍作整顿,雷有终立即下令进军升仙桥。王均派崔照、鲁麻胡率蜀军拦截,被官军一阵击退。蜀军绕城逃走,宋军乘胜追至城下,但见城门大开,银枪绣衣的叛军跑得光光的。
什么情况?空城计?
杨怀忠有点懵圈,犯起了嘀咕,要知道,蜀中丞相诸葛亮曾经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如今王均也玩起空城计,这里面一定有诈。
石普、李惠、李守伦等众将官也都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雷有终道:“我看这贼叛军一定是被官军给吓破了胆,还犹豫啥,杀将进去,捉住那贼王均,重重有赏!”
峡路都钤辖李继昌感觉情况不妙,急忙制止,雷有终不从,指挥大军冲入城内。李继昌按兵不动,带领手下人马独自返回营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