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杨六郎大破辽军-第5/7页



  六郎查验时发现,由于是边浇水边放土,修补的城墙外面全部结成厚厚的一层冰,刀砍斧劈,纹丝不动,比石头还硬。六郎抚掌大悦,顿时心生一计。

  用过晚饭,六郎立即在中军大帐,召开紧急会议。晓谕众将,各引所部兵马,发动百姓,一齐往城头上运水泼墙,他要连夜将遂城城墙打造成一座冰封之城。

  第二天,韩德让再次领兵前来攻城。离着老远,就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怎么遂城的城墙白花花的,泛着刺眼的亮光。经过一夜的运水泼墙,遂城城墙的外面,已经冻了厚厚的一层冰,简直成了一座水晶宫。

  辽兵辽将顿时傻了眼了,“这是什么情况?”

  “看你杨六郎能使出什么新花样?”韩德让心里面打着鼓,虽说有些迟疑,还是指挥大军,继续发动投石车,展开新一轮的摧枯拉朽攻城战。

  奇迹出现了,飞过去的石块砸在冰冻的城墙上,只是留下一个白点,遂城城墙纹丝不动。辽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无法撼动遂城城墙半点皮毛。

  真无敌,冰筑千仞浑如铁;没奈何,千捶万

  击坚莫摧。纵使神仙下凡难争功,任尔千军万马到此休。

  摧不破城墙,那就翻过去。

  韩德让挥舞令旗,辽军催动云梯开始攻城。契丹的优势是骑射,用步兵攻城,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城墙坚硬光滑,辽兵辽将刚把云梯架在城墙垛口上,宋兵这边就将云梯砍断,或将云梯挑翻。辽兵连人带梯,摔落在城下,天寒地冻,城下全是冰,掉落下来,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遂城牢不可破,辽军损兵折将,竟然动不了遂城半根毫毛。韩德让只得下令鸣金收兵,再想对策。

  当夜,宋军又继续泼水加固城墙。

  如此相持了数日,辽军攻城不下,兵将折将严重。在这座水晶城面前,韩德让依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好汉惜好汉,英雄惜英雄。再说,镇州钤辖、威虏军知州李继宣得知辽军在遂城城下,屡屡受挫。为一举将辽人赶出宋境,带领手下三千人马,星夜兼程,赶来支援。

  韩德让得知宋军来援,而且是大宋的战神李继宣,心里一惊。杨六郎本来就挺难对付的了,现在又来了一个李继宣,宋军如果来个里应外合,内外夹击,辽军就危险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韩德让不敢怠慢,立即去请示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请示定夺。

  冰城铸,天险就,辽人怯,斗志绝。

  萧太后沉吟了半晌,无计可施,同意了韩德让的建议,由萧柳带兵断后,大军连夜撤离遂城。不久,萧太后又传令,大军陆续撤离宋境,班师回朝。

  赵家皇帝得知辽军撤走,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心情大好。真宗传令,当日在行宫宴饮从臣,君臣喝了个尽兴而归。第二天,真宗又亲自召见大名府父老,赏赐他们锦袍、茶帛。

  六郎杨延昭带兵有法,用兵如神,巧摆牤牛阵,凝冰筑城,大破辽兵二十万。杨六郎的威名,从此传遍北国,辽人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

  ◆若水献策

  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马定乾坤。右谏议大夫钱若水是文官里面少有懂军事的大臣,他也是此次随皇帝出征的军事参谋。辽军撤走,真宗向钱若水问计御敌安边之策。

  钱若水道:“说起御敌,孙武著书,以伐谋为主;汉高将将,以用法为先。伐谋者,以将帅能料敌制胜也;用法者,以朝廷能赏罚不私也。今傅潜领雄师数万,闭门不战,坐视边寇俘掠生民,上负国家委用之恩,下挫锐师之气,是因为傅潜等人不能料敌制胜,朝廷不能用法制裁导致的。”

  真宗点头道:“卿请直言,勿有所隐。”

  钱若水拱手道:“请恕臣造次,军法,临阵不听命令者斩。今若斩傅潜示众,然后提升如杨延昭、杨嗣这样的人五至七个,增其爵禄,授以兵权,让他们每人统率万人,间杂强弩射手,分路进讨,试问哪个将领还敢不听从命令?敌人闻我将帅若不用命,后退则死,岂止只是逃走躲避,甚至将来也不敢再犯我边疆。如此则可以扫清边塞,然后銮辂还京,天威慑于四海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