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知恩报恩-第2/3页



  赵匡胤道:“你母亲现在哪里?”

  董遵诲道:“家母现在幽州(今北京西南),患难远隔,不得相见。当年石敬瑭把幽州割给契丹,至今二十余年,母亲一直住在原籍,幽州地处敌国,天各一方,不能相见。”

  董遵诲的父亲董宗本过去曾是后晋枢密使赵延寿的部下,赵延寿战败以后,投靠辽国人当了汉奸,董宗本不想跟着他干,带着儿子偷偷地回到了中原,妻子只身留在幽州。

  赵匡胤沉吟片刻,道:“定州离契丹幽州较近,朕任你为定州防御使,汝可寻找机会,将令堂接来,母子团聚,也是件好事。”

  董遵诲一听,再次离席,伏地叩头道:“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久,赵匡胤派人带了大批珠宝,到幽州行贿契丹将领,把董遵诲的母亲从幽州接到定州防御使衙门,董遵诲感念赵匡胤的大恩,特地选了几匹北地名马,派刘综进京谢恩。

  赵匡胤龙颜大悦,他把自己穿的珍珠盘龙衣,脱下来赠赐董遵诲。

  刘综很是惊讶,道:“董遵诲只不过是人臣,哪有资格享受起这样的赐物呢?”

  赵匡胤道:“我与遵诲的关系非同一般,用不着分这个那个。”

  一个素有前嫌的人,却能受此殊荣,怎能不使其无限的感恩,怎能不心甘情愿地去为之效死!

  董遵诲没有让赵匡胤失望,他虚心下士,与士卒同甘共苦,守边二十余年,屡立新功,后来升至节度使,成为一代名将。过世后,边境军民为了怀念他,还给他建祠祭祀。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赵匡胤当初投奔董宗本,得到短期的照应,现在他对董遵诲,不计前嫌,提携重用,也算是一种报答吧。

  圣主即位,天下遍生祥瑞。这祥瑞有的是地上长的,有的是凭空出现的,有的是被新发现的,也有人为的。

  比如禾生双穗,地涌甘泉,空中出现七彩祥云,某地出现奇禽异兽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上天对当朝天子的行为、政绩、政策、政令的赞美和表彰。

  只要是能给当朝最高权力的统治者脸上贴金的事,都可以被说成祥瑞。

  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一皇出世,神仙相助。”

  赵匡胤登基后,最大的祥瑞就是国内跟后就诞生了一位救苦救难的神仙。

  ◆海神妈祖

  大宋立国两个月之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莆田县湄洲岛,都巡检林愿的小女儿出生。

  这孩子从其出生至满月间,一直不哭不闹,故而取名林默,又称林默娘,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妈祖。

  默娘打小就聪明颖慧,八岁入私塾读书学习,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性情和顺,爱钻研医道,教人防疫消灾,治病救人,行善济世,深得渔民爱戴。

  神仙一般都是不结婚的,因不满封建婚姻,默娘立志终生不嫁。

  默娘经常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

  一个弱女子,在风急浪险的海上,救人于危难,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大爱!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的菩萨!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菩萨,只是我们肉眼凡胎分辨不出来罢了。就像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的偈子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二十八岁的林默娘在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时,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

  死后,林默娘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默娘还常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庇民,福佑群生,大家都说默娘成仙了,航海人更是敬之若神。

  慧眼预知晴雨候,慈心每治病愁容。

  闻声救险显奇迹,护国庇民树大功。

  不久,乡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敬称她为“妈祖”,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突遇海上狂风大浪,船只接二连三地被卷入海中。路允迪仰天长叹,难道自己就要葬身海底了吗?惊恐万分之中,他看到一名女子登上樯竿,稳住了船只。路允迪逃过一难,心下感激这名女神的救命之恩,就跟属下李振讲了这件事。李振是莆田人,他告诉路允迪说,这是他家乡的妈祖娘娘显灵了,救了大人一命。路允迪大为感动,回朝后向宋徽宗奏明此事,宣扬妈祖庇佑的神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