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担任帝师(二合一)-第2/4页





    “家国大事岂能儿戏,少宗伯如何保证沉侍读学士不会忘乎所以?”

    曹鼐的反问,让钱习礼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可就在这时候,翰林院另外一名侍读学士倪谦站起身来。

    小书亭

    “无人能担保未来之事,可下官相信沉侍读学士,能恪守朝纲!”

    倪谦掷地有声,他始终记得沉忆辰说过的那句,晚辈论迹不论心,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青史如何评价沉忆辰,倪谦不知道。

    可他知道山东万民,会如何评价沉忆辰!

    沉忆辰曾经在自己面前,做到了以行践言,论迹不论心。

    那为何不能再相信他一次,能荡涤官场,扭转乾坤?

    曹鼐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倪谦会这般态度坚决的支持沉忆辰。

    要知道当初沉忆辰在翰林院不尊重前辈,被倪谦给指派修《寰宇通志》,摆明着给他挖了个大坑。

    按理来说,倪谦不应该反对此子担任经延讲官吗?

    可让曹鼐意外的,还远不止倪谦,一直沉默不语的阁臣高穀,此刻也站起身来进言。

    “本阁部附议少宗伯所言,沉侍读学士曾在东阁任职半年,政务行事无可挑剔。出镇山东治水,更是看到了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经延讲官乃帝王师,吾相信沉侍读学士能做到辅左陛下励精图治!”

    高穀的这番话出来,几乎是起到了局势反转的作用,哪怕内阁首辅马愉,此刻脸上的澹澹笑容都僵住了,完全没想到高穀会“背叛”内阁,选择力撑沉忆辰。

    虽然正统朝末期内阁成员,均是被“三杨”挑选推举入阁,但细究起来,终究还是有些不同的。

    马愉资历最深,正统五年便入阁,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更多是当时当权的杨荣、杨士奇二人。

    而高穀入阁之时,杨荣都已经逝世五年,感情上自然更偏向于杨士奇跟杨溥。

    所以杨溥很多与高穀的私下嘱托,马愉并不知情。

    有了高穀的赞同,那么现在推举八人中,票数形成了三比四,吏部尚书王直的意见,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票。

    只见此时,在场众人都把目光看向了王直,等待他表达自己的决定。

    面对这种场面,王直内心里面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历届翰林推选经延讲官,说实话仅仅是走个过场,人选早就已经确定,吏部联名陈奏给皇帝钦定即可。

    谁能想到这一次,内阁与翰林居然出现了内部纷争,自己这个看客天官,成为了决定性因素。

    思索片刻,王直心中便做出来决定。

    “本官认为有些时候年轻气盛,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如若没有那一股少年意气,又岂能恪守文人本心?”

    王直年初经历过诬陷的牢狱之灾,对于王振有着一股恨意,同样也有着一股无奈的畏惧。

    皇帝的包庇徇私,几乎让王振立于不败之地,满朝文武更是慑其淫威,不敢与之抗衡。

    毕竟脑袋只有一个,谁出头谁死。

    想来想去,百官之中唯有沉忆辰这小子,有这个勇气去忤逆王振。

    不管他担任经延讲官最后结局是好是坏,至少现在能依靠着背后的勋戚集团,平衡下朝堂逐渐失衡的局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