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分两路-第2/3页



  数万匹战马的马蹄踏在下过雪的草地上,发出“嚓嚓——”的声响。所有将士的脸上都是一片肃然,凝目看向前方。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罗亨信吟起了宋时名臣王正功的这首诗,“两军骤遇,凭士气也可堪一战呢!”罗亨信的心绪稍稍安定了些。

  ......

  杨牧云和林媚儿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令杨牧云意想不到的是,大同兵的前锋领兵将领居然是石亨和石彪叔侄俩。两人头戴凤翅盔,身穿银色山文甲,骑在两匹高头大马上,显得异常威武。

  “石将军,小石将军......”杨牧云不好视而不见,便向这叔侄俩抱拳行了个军礼。

  “哟,这不是杨大人么?”石彪向他挤挤眼睛,“你不在兵部任职么,怎么跑到我大同军中了?”

  “卑职现在府军前卫中任职,”杨牧云神色淡定的说道:“见过威远卫指挥佥事石大人。”

  “没想到杨大人还记得我官阶,”石彪咧嘴一笑,“府军前卫可是天子幼军,不知杨大人在军中任何职位?”

  “惭愧,卑职只是一总旗。”杨牧云说这话时神色不变。

  “总旗?”石彪瞪大了眼睛,“我没听错吧?想当初在成国公府上遇见杨大人时,你便是兵部员外郎,就算平级调至军中,也应该是个千户才是,如何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

  “小石将军过誉了,”杨牧云笑笑说道:“卑职从未领过兵,如何当得千户,能从一名总旗做起,已是抬举了。”

  “彪儿,”石亨看了石彪一眼,转而对杨牧云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杨总旗也不用往心里去。”

  “能与两位石将军一起,是卑职的荣幸。”杨牧云又拱了拱手。

  “叔父,”石彪却向石亨说道:“我们要不要向总兵大人说一声,让队伍行进得快些,不然的话让那些宣府油子抢了先,我大同兵的脸朝哪儿搁去?”

  “彪儿稍安勿燥......”叔侄俩说着话,已与杨牧云拉开了一个马身的距离。

  “这叔侄俩是什么人,”林媚儿在杨牧云耳边有些忿忿然的说道:“刚开始还对你客气些,一转脸便当你不存在般。”

  “年岁大的那个叫石亨,是大同镇的都督佥事,小的是他侄儿石彪,是大同镇辖下威远卫的指挥佥事,”杨牧云脸色淡然的说道:“我和他们曾在成国公府喝过酒,那时我还是兵部武库清吏司员外郎,管着军中器械衣甲的发放,那时他们自然对我客气些。而我现在不过是一微不足道的总旗,如何还能跟他们说的上话?”

  “如此趋炎附势,转脸不认人,真真两个小人。”林媚儿看着两人的背影啐了一口。

  “世人皆是如此,林姑娘又何必大惊小怪,”杨牧云面色平淡的笑笑,“况且我与他们只是一面之缘,谈不上交情,犯不着因为几句话而徒乱自己的心绪。”

  “其实我心里也是奇怪呢?”林媚儿的一双美眸看向他道:“你一直是官运亨通的,怎么会现在军中当一个小小的总旗?是得罪了什么权贵人物么?”

  杨牧云一笑,没有说话,一抖缰绳,越过了林媚儿的马朝前走去。

  “只是随便问问,不愿说就算了,也不用恼人呀!”林媚儿嘟起了小嘴,抖了抖缰绳,追了上去。

  ————————————

  “报——”一名身穿蒙古袍服的骑士飞快的骑马驰奔到罗亨信和朱冕面前,在马上抱拳躬身行了个军礼,“禀总督大人,总兵大人,我军前锋离鞑子军营只有十五里了。”

  “哦,”朱冕看了一眼罗亨信,见他面色坦然,连忙向那人问道:“鞑子军营可有动静?”

  “回大人,没有,”那人答道:“小的曾亲眼看到鞑子军营里的篝火还燃着,一些鞑子兵还醉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当真?”

  “小的不敢撒谎。”

  “宣府兵离鞑子军营还有多远?”

  “小的没有碰见宣府兵的探马,而且鞑子军营其它方向也没有动静。”

  “再探!”

  “是!”那人拨转马头飞一般的去了。

  “总督大人!”朱冕眼中放光,转向罗亨信道:“真乃天赐良机呀,鞑子军营现在疏于戒备,我军应加快速度赶过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