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当世算学第一人(求订阅)-第2/3页



  此事虽匪夷所思,但金銮殿上发生过的乱七八糟事着实不少。

  更稀奇的都有,本也不在意。

  只是后来,又惊闻,皇帝不知怎么想的,竟将委任那六品武官为东宫讲读,且非授武道,而是文课。

  这个消息登时惊动了这位文坛泰斗,东宫太师。

  性子耿直,或者说有些迂腐,食古不化的宋太师竖起眉头,意识到此事于礼不合。

  “太子授课何其重大,岂能由一武夫指点?”

  宋九龄坐不住了,一早起来,便乘车朝皇宫赶。

  想着定要劝谏皇帝,收回成命。

  只是进入皇城后,他又改了主意,拉开车帘,说道:

  “先去东宫。”

  宋九龄是个严谨之人,决定先去核实情况,了解下那百户的深浅。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是有本事,还则罢了,若是当真如传言所说,老夫身为太师,定不能袖手旁观。”宋九龄暗忖。

  “是,大人。”车夫闻言,调转了方向。

  不多时,抵达詹事府,守卫见是太师车驾,赶忙通报,一名官员小跑着迎接出来:

  “宋太师,您怎么想着来了?”

  宋九龄吹胡子瞪眼:“老夫乃是太师,为何不能来?”

  官员苦笑,解释说并非此意,说道:“太子眼下正在读书……”

  宋九龄摇头:“不见太子。老夫听闻,陛下新委派了一名文学讲读,是个镇抚司的百户?可有此事?”

  官员一怔,点头说道:“有的。齐讲读方才过来,下官将他送去文华堂那边了。”

  已经来了?宋九龄意外,扭头重新上车:“去看看!”

  车轮滚滚,又离开了。

  ……

  ……

  秋风打叶。

  房间内,当齐平似笑非笑,问出那句话来,原本气势汹汹的大儒们同时哑火。

  感觉被打断了节奏……

  背诵一篇文章毫无难度,但看齐平方才的意思,礼记这本书,恐怕都是滚瓜烂熟。

  其余经典,大概也差不多。

  这是大大出乎他们预料的,要知道,在这些读书人的印象中,武夫的形象是根深蒂固的。

  齐平身上,也的确没有读书人该有的气质。

  故而,没人想到他竟能做到这一步。

  不过,在最初的惊诧后,几人很快回过神来,意识到此人大概也知道以武人的身份进东宫会遭非议。

  故而提早恶补过这些。

  也许,提早便想过,用这一招堵住他们的口,可是,牛嚼牡丹,还是牛,不是人。

  “为太子讲读,你莫非以为,只会死背书便可?读书不解,不如不读,你能教太子什么?写诗?还是如何倒着背书?简直可笑。”

  短暂的安静后,另外一人打破局面。

  齐平扭头看他,认真道:“算术。我比较擅长这个。”

  角落里一名讲读官笑了,他恰好是教授算术的先生,摇头道:

  “算学浩瀚精深,老夫苦学一生,也才不过粗通门径,不敢妄称精通,你也敢班门弄斧,九宫格可解?绳测井可知?勾股积矩,证法几种?”

  齐平淡淡道:

  “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七右三,戴九履一,乃九宫正解。井不知深几许,绳不知长几多,三折入井余四尺,四折入井余一尺,井深八尺,绳长三十六尺。”

  顿了顿,又道:

  “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而勾股证法,据我所知,不下五百之数!”

  一番话说完,整个房间里安静了下来,那名太子算学讲读愣在原地,突然大声道:

  “不可能!已知证法不过数种,哪里有五百之巨?”

  齐平怜悯地看了他一眼,说道:

  “你不知,不代表没有。连道院经历部涂长老都知晓数十种证法,如此看来,你于算学一道,的确只是粗通,这般学问,不是‘不学无术,欺世盗名’是什么?”

  算学讲读不信道:“你见过涂长老?”

  在凉国,因为朝廷术法需要“天轨”作为中枢运转,故而,掌控天轨的那群人,才是这个时代算学领域的专家。

  而涂长老,更是明面上的帝国算学第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