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銮殿上,七步成诗(五千字求订阅月票)-第2/5页



  没人押送,倒也不意外,以杜元春三境的修为,别说用法器禁锢了双手,即便全盛状态,也翻不起浪花。

  这时候,感受到群臣视线,齐平缓缓抬起头来,神情冷漠中透着愤怒,愤怒中带着倔强,倔强中藏着悲呛……

  那模样,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杜元春用眼角余光瞥了眼,突然嘴唇微动,“传音入密”道:“差不多得了……”

  齐平垂下头,心想你不说让我装得像一点吗……还不乐意。

  好难伺候。

  与皇帝联手钓鱼,这种事,终归不好拿到明面上说,所以,就必须走一次过场。

  给百官个交代,也帮齐平洗刷掉身上的脏水。

  即便最后很多人猜出了真相,该演的戏,也得演,此事关乎自己名誉,齐平还是很认真的。

  百官表情各异,大都是吃瓜姿态。

  视线不停在杜元春与那名青袍御史间横跳。

  幸灾乐祸……按理说,都察院与镇抚司一文一武,都是监察百官的职位,理应处于同一阵营。

  以往,也的确如此,每次弹劾杜元春,这帮言官都出奇的沉默,积极性不高。

  可谁能想到,因为官银案,致使“兄弟阋墙”,这两个衙门彼此内斗起来,其余人拍手称快,恨不得打的两败俱伤才好。

  这时候,城头钟响,众人收回目光,列队入殿。

  齐平虽是当事人,但在皇帝传唤前,无法进入金銮殿,被交给皇城禁军看管。

  ……

  殿内。

  群臣礼毕,身披明黄华服的皇帝从侧方登上龙椅,俯瞰众卿:

  “可有奏报?”

  没人说话,一群人望向杜元春。

  后者迈步走出,拱手高声道:

  “启禀陛下,关乎镇抚司百户齐平的案子,已有结论。”

  “哦?说来听听。”皇帝道。

  杜元春略微停顿了下,等吸引了全场目光,才拱手高声道:

  “经臣反复调查,业已证实,齐平并无嫌疑,清白无罪,其行踪有迹可循,乃有前辈高人出手,送回京都……都察院偏信小人,对帝国功臣极尽诋毁之能事,恐为嫉贤妒能,报复之举!”

  无罪!

  群臣有些惊讶,要知道,这段时日流传的说法,可不是这般。

  要么,是传言为假,要么,是缺乏实证,故而,杜元春保下此人。

  青袍御史闻言,跨步走出,冷笑道:

  “杜大人说的轻巧,不知有何证据,说明此人并无嫌疑?

  还是说,只是没查出线索,想要糊弄过去?陛下,微臣身为御史,一片公心,绝无歹意,只是杜镇抚这番说辞,却是无法令人信服!”

  杜元春淡淡道:

  “你指控他时,可有证据?不还是仅凭一张嘴?所以,你都察院口说无凭,可以。我镇抚司的话便不可信了?”

  针锋相对。

  两大监察机构不复暧昧,也揭开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青袍御史昂然道:

  “杜大人可莫要误会,我只是想,那齐平本就是你的爱将,陛下允许你等自查,可莫要辜负了陛下信任。”

  阴阳怪气了属于是。

  显然,话里话外,在质疑杜元春包庇。

  皇帝等两人吵够了,方开口:“杜卿,有何证据,便呈上来吧。”

  杜元春道:“请陛下传唤齐百户当面对峙。”

  “宣!”

  皇帝一声令下,有太监小跑出去,不多时,两名禁军一左一右,压着齐平走入殿内。

  齐平谨记规矩,并未抬头,眼睛盯着身前的地面,行大礼。

  杜元春声音响起:

  “齐平,你且将消失那一月,及如何返京细细道来。”

  齐平操着虚弱的声音开口:

  “是。卑职当日赶赴西北,调查走私案……”

  他将打磨过的最终版本念了一遍,期间,无人打断,群臣虽对这番说辞已经不陌生,但亲历者讲来,额外多了许多细节。

  待听到齐平被追杀,几次险象环生,饿了吃生肉,渴了饮露水,终于逃向雪山。

  不少人惊讶触动,只觉全然不似编造,极为真实,而御座上的皇帝,更是动容,他也是第一次,听到细节。

  “末了,卑职累倒在雪山中,本以为生还无望,却不料,苦尽甘来,再醒后,发现被一位道门高人搭救,也是他施展秘法,将我送回京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