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问策(求订阅)-第2/3页



  “这……”齐平纠结了下:

  “既然是云老开口,那我先听听,具体是什么事,不过,话说在前头,我大概是没法子的,说的话,也别当真。”

  皇帝面露喜色,说道:

  “放心,若是不成,也递不到陛下手中。”

  倒也是……齐平放心了,做出倾听的姿态,倒是真有点好奇了,近来没听说有啥大事,啥问题,能难住百官?

  皇帝道:“你可知,今岁科考,迟迟未曾放榜?”

  齐平愣了下,心想巧了,我下午才刚知道:

  “有所耳闻,怎么,莫非是会试出了岔子?”

  皇帝叹息点头:“的确……算是吧。”

  接着,他便将情况大体说了下,当然,没有说的太细。

  比如隐去了具体数字,只说“比例悬殊”。

  毕竟,他是打算改名次的,虽是皇帝,可这等事,若是传扬出去,也必将遭到非议,这也是他没有召集群臣商议的缘故。

  说给齐平……本就是一种信任了。

  旁边,齐平起初还没太在意,只当八卦听,可等听到后头,他眼神顿时有些古怪起来。

  上榜举子,南北悬殊?

  帝国南北州府教育不均?

  这个问题……怎么这般熟悉?对了,历史上,明朝似乎便发生过一例类似的,名为“春夏榜案”,只是情形远比眼下棘手。

  整个会试,全部被南方学子占领,而且榜单已经公开,直接闹大了,质疑考官舞弊。

  老朱下令彻查,结果也没查出个好歹。

  最后,为了平息舆论,干脆硬生生把考官栽赃了个罪名,弄进了牢狱……而当时,历史上,似乎便给出了解法……

  好像,又撞上了。

  这道题,他可以答。

  “……便是这般了,如今,迟迟未放榜,便是因这顾虑,家中长辈为之苦恼,我得知后,便想到了你。”皇帝睁眼说瞎话道。

  旋即,看到对面少年陷入沉思,似乎,在思索此事。

  齐平眼神闪烁了下,没有立即抛出答案,迟疑了下,反问道:

  “这事……不难吧。”

  “哦?”皇帝一惊,心说莫非真有法子?

  云老也看了过来。

  齐平故作不解:

  “既然榜单未出,那改动下便是,陛下御笔亲题,何人敢质疑?”

  皇帝噎了下,苦笑道:

  “事情并非这般简单……这改榜,的确可以,但一来,当朝太师,也是主考官之一,并不愿如此,认为不公。

  二来,此法最多解燃眉之急,可日后呢?难不成,每次都改?那科举岂不成了儿戏……”

  齐平笑了笑:

  “一位太师而已,很厉害吗,总大不过皇帝……

  恩,不过总改,的确不是个事,想要根本解决,还是要令北方州府富裕起来,多建造私塾学堂才行。”

  皇帝摇头:“理当如此,可何时才会见效?即便北方教化加强,可南方若是更强该如何?”

  教育内卷嘛……补习班了解一下……齐平吐槽,心中也是戚戚然。

  教育资源不平衡,这问题,从古至今,就从未解决过。

  南北地方举子之争,看似激烈,可好歹,都是读得起书的富人家庭在卷……真正供不起子女读书的贫民,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而说的难听一些,对朝廷而言,大力搞科举,真的是为了吸纳人才,让国家富强吗?

  其实……也未必。

  历史上,即便文风最盛,号称“士大夫治天下都”宋朝,真正通过考试入仕的的官僚,占整体的比例,据说也还不到百分之三十……这还只是官,若是将胥吏也纳入统计,更低。

  封建时代,大部分的官僚,都还是统计阶层内部“推举”出来的,哦,花钱买官也占了一部分……

  科举,只是留给了底层一条狭窄的晋升路径,以此维持天下安稳罢了。

  齐平心中叹息,将飘散的思绪收回,摩挲着下巴,陷入沉思状。

  他没有选择立即给出答案,那样太假了。

  若是真给这人一个错误印象,觉得自己是什么天才“谋士”,以后整日往这边跑,也挺烦的。

  至于不说……他从没这个念头,科举虽门槛高,也不够宽敞,但终归,是这个时代里,除了修行之外,近乎唯一的路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