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心目中的大明-第2/3页



  王泰摇摇头,苦笑了一声。

  “结局如何,各位不猜也知道了。”

  凌义渠一时语塞,想说什么,却卡在了喉咙里面。

  孙传庭沉思不语,高起潜脸色缓和了些,继续开口。

  “王泰,即便是你有万般无奈,也应谨言慎行,何必屡屡自行其是,置朝廷于尴尬之地,置君臣不睦。天子将公主下嫁于你,任你为封疆大吏,你已经是富贵至极,这又是何苦?”

  这又是何苦?

  王泰又是一阵摇头苦笑。

  他如此宵衣旰食,战战兢兢,还不是为了这大明朝,还不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

  若真是如历史上一样,满清入关,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剃发易服,文化阉割,他岂不是成了历史的千古罪人?

  他重生的意义何在?

  数千万汉人的冤魂,岂不是要向他索命?

  数百年的国耻,岂不是要按部就班?

  “王大人,你在河南兴修水利、屯田垦荒,修兵葺甲,如今又兴兵海外,还不是为了大明万国来朝,宾服天下。”

  凌义渠热血上涌,说话也是真心实意,并不拐弯抹角。

  “北地糜烂,建奴猖獗,朝廷内忧外患,天子寝食难安,满朝文武,能忠于国事者,寥寥无几,如老夫者虽能守节,然才智平庸,难以为君分忧。王大人,你身为大明臣子,文韬武略,大明无人能敌,你就忍心看朝政日颓,百姓难安吗?”

  “就是,就是!王泰你好好想想,想要革新变法,你也得进入中枢,和君王齐心协力,以图大明中兴吧。”

  高起潜迫不及待,追随着凌义渠说了出来。

  众人苦口婆心,王泰轻轻摇了摇头。

  “革新变法?陛下或许会令王泰主持变法,但满朝文武,天下的宗室、权贵、豪强,他们会吗?”

  大明病入膏肓,除非推倒重来,这些既得利益者,已经是王朝重建的绊脚石,必须除去。

  河南政由己出,自己拥兵自重,目无朝廷,不听朝廷调遣,形同割据,又屠杀豪强,驱赶宗室,这些权贵阶层,又岂会如崇祯意,迎自己回中枢,革法变新?

  “王泰,这样说来,你是不肯回归朝廷,要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了?”

  孙传庭的眉头皱了起来,他饮完杯中酒,杯子重重放在石几之上。

  “你不要忘记了,当日潼关卫,你到河南赴任,你答应过老夫什么?”

  孙传庭的话,让几人都是一惊。

  王泰心头一震,往事如烟,涌上心头。

  “大人提携之恩,王泰没齿难忘。王泰所做之事,无一不是为国为民。大人且看,王泰一身布衣,比几位大人亦远远不如。王泰在宣武卫营城办公,只不过三层水泥便房,并无大兴宫殿,劳民伤财。王泰身居高位,耳无丝竹之声,目无轻歌曼舞,口无山珍海味,殚精竭虑,不到三旬,两鬓的

  白发倒是多了不少。”

  王泰看着孙传庭,微微一笑。

  “大人,我可曾说过要自立为王,反抗朝廷?”

  “可你所举,已经是违反了朝廷律法,所做与谋逆无异!王泰,你醒醒吧!”

  孙传庭微微一怔,随即开口。

  “大人,话说回来,又归到了大明革新变法的事情上面。”

  王泰微微一笑,脸上归于正色。

  “大人,高公公,凌大人,王泰在这里向各位发誓,此生绝不加害我大明皇室,亦会尊大明朝廷为正朔。至于王泰所为,是乱臣贼子,还是仁人志士,自有后人评说。”

  阁中寂静无声,几人都是沉默不语,过了片刻,孙传庭和凌义渠对了一眼。

  “王大人,此事再也没有商谈的余地吗?”

  “不加害大明皇室一人,尊大明朝廷为正朔,这是我王泰所能做的最大让步。至于兵戈相向,汉人自相残杀,最好不要发生。我大明的百姓,受苦受难,不能再折腾了。”

  王泰郑重说道,脸上的神情十分庄重。

  “王泰,你好自为之。”

  凌义渠脸色难看,王泰如此,他真不知该如何向君王交待。

  “王泰,你若是敢加害大明皇室一人,老夫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孙传庭。终于恢复了他傲气的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