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夜宴-第3/4页
王泰朝脸色阴沉的崇祯肃拜一礼,坐了下来。
把明朝的土地掌握在谁手里,崇祯应该是一清二楚,他周围的大臣也都不尽都是阿谀奉承、道德沦丧之辈。但国事一天天的颓废下去,其中的缘由不言而喻。
吏治腐败,积重难返,没有雷霆手段,壮士断腕的勇气,恐怕局势越来越糟,最后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渊,以至于神州陆沉、文明沦丧。
王泰仗义执言,众臣沉寂不语,赵应贵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大人,这么说,是官府的那些蛀虫欺上瞒下。还有那些豪强乡宦,他们眼里只有自己,那有朝廷!”
“赵将军直言快语,果然是行伍之人,毫不掩饰啊!”
崇祯赞许地看了看赵应贵,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
“臣多谢陛下
!臣在河南汝宁府屯田两万五千顷,夏麦共得200万石,折银200万两。卫军两万人,5600战兵,除去饷银、粮食55万两,雇佣百姓工钱45万两,种子、牲畜、农具、灌溉等费用40万两,最后剩下银两60万两,30万两用于地方上修路搭桥,其余30万两,则是上交朝廷。”
赵应贵侃侃而谈,不知是炫功还是直言快语,让崇祯是连连点头。
“赵将军所说不错。河南夏赋,河南都司各卫所共上交200万赋税,南北各省共收210余万两。河南一地,和大明各行省总数相当。河南连年大灾,人口却有400多万,这令人深思啊!”
崇祯看了看王泰,若有所思,意味深长。
“陛下,要是我大明各省都如河南一样励精图治,即便建奴如何猖獗,也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足为患!”
周廷儒摇头晃脑,说出一番感慨。
“王大人之能,我大明无人能及,下官佩服之至!”
陈新甲拱手行礼,王泰赶紧谦让。
“王大人国之栋梁,我等佩服!”
吴三桂、曹变蛟等人也是一起抱拳行礼。
这个王泰,所作所为,确实是让人刮目相看。
王泰连连谦让,苦笑不止。这不是他的个人秀,不能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
这个赵应贵,当真是个二愣子,啥话都说。
“王泰,你应得的,不必自谦!”
崇祯赞完,举起了酒杯。
“诸位卿家,河南卫军于国有大功,王泰为国为民,当为首功,河南卫军其他将领,附骥之功。咱们一起,敬河南卫军的将士们一杯!”
“多谢陛下!”
河南卫军诸将一起起身,满饮了杯中酒。
“诸位卿家,此次大战,大军折损过半,河南卫军也是如此。赵将军,你如何斩杀奴酋阿济格,给朕和诸位将领讲一下。”
崇祯把目光转向赵应贵,看起来很是欣赏此君的心直口快。
“臣遵旨!”
赵应贵脸上一红,有些结巴地把射杀阿济格的过程讲了一遍。
众人都是惊叹,崇祯也是惊诧,连连点头。
“赵将军真是好计谋!”
崇祯赞叹不已,把头转过去,看向了李定国等人,又举起了酒杯。
“李定国、顾绛、董士元,你们斩杀鞑子两万多人,还竖起“京观”,真是大慰朕心!还有长岭山,刘朝晖、李辅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听说耿仲明那叛贼也被格杀。朕敬诸位一杯!”
“谢陛下!”
李定国、顾绛等人一起行礼,举杯一饮而尽。
崇祯浅尝辄止,又慰勉曹变蛟、唐通、白广恩等人,众将受宠若惊、哆哆嗦嗦,各自饮酒谢恩。
崇祯放下酒杯,却把目光转向了吴三桂。
“吴将军,你宁远卫麾下,将士如今有多少”
吴三桂猝不及防,吃了一惊,赶紧站起身来,肃拜行礼。
“陛下,宁远卫及各戍堡烽燧,共三万两千六百余人。其中战兵两万,守兵一万六千。此次征战松锦,宁远卫伤亡一万一千多人,伤亡过半,还需招募将士,以卫边塞。”
“吴将军,有你在宁远坐镇,朕要放心许多!”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吴三桂坐下。
“陛下,臣必将戮力国事,虽赴汤蹈火,以报陛下!”
吴三桂满脸通红,坐了下来。
高起潜和洪承畴都举荐吴三桂,说此人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如今看起来,思路清晰,彬彬有礼,果然是个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