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反应-第2/3页



  曹长吏一脸茫然。按理说,王泰痛下杀手,案件惊动朝野,朝廷应该很快下旨,最不济也会将王泰贬斥。现在泥牛入海,毫无音讯,不知道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

  “范华民、苗大皋等人都是罪行累累,死有余辜。圣上没有下旨,朝廷作壁上观,显然是在持续观望。”

  朱恭枵忽然抬起头来,看着曹长吏。

  “卫所的军官家属们,就没有闹吗?”

  杀的杀,关的关,那些个军官家属,不闹才怪。

  “都司下了公文,将苗大皋、范华民等人的罪状张榜公布,并告诫家属,一旦闹事,会从严惩治。因此上,闹事的人是少之又少。”

  “王泰还有这样的本事”

  朱恭枵一惊。早就听说王泰文思敏捷,面圣时七步成诗,惊动天下。如今看来,果然是沉稳有序,考虑周全,果然有几把刷子。

  “大王,王泰新收了两人作为幕僚参赞,一人是陕西的杨秦,另一人是江南的顾绛,都是有些才气。这些公文榜文,恐怕都是出自这二人之手。”

  曹长吏徐徐道来,朱恭枵轻轻点了点头。

  王泰年纪轻轻,做事却似老成的循吏,自己倒是小看了他。

  早知道这样,他也不会故意给王泰好看了。这样的作为,只会显得自己小气,不会有任何作用。

  “大王,你说圣上会不会惩处王泰,把他调走或是贬职”

  曹长吏还是按捺不住开口,朱恭枵瞳孔收缩,眼中的狠厉让人心惊。

  “怎么,你很希望王泰被调走吗?”

  看到朱恭枵眼睛里面的寒意,曹长吏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大王,是小人说错话了!请你责罚小人吧!”

  他赶紧跪倒在地,狠狠打了自己两个耳光,脸上马上红了起来。

  “好了,起来吧!”

  朱恭枵摇了摇头,眼神迷惘。

  “外有东虏猖獗,内有流寇降而复叛,天下动荡不安,河南更是死气沉沉,积重难返,圣上的日子,不好过呀。”

  他抬起头,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似有所思。

  “王泰有些狠劲,就看他能不能为国做事。他要是真如孙传庭一样清屯练兵,为朝廷做事,为圣上分忧,本王也许会给他几分面子。”

  曹长吏站了起来,惊讶地看着自己的主人。难道说,王泰清屯,主人会主动退还屯田给王泰

  一阵风吹来,朱恭枵看了看天空,微微叹了口气。

  几月不见雨水,田亩歉收,不知收成又要少几分,河南的局势,只怕又会糟糕几分。

  河南都司衙门大堂,争吵声不绝,门口站立警戒的卫士,也都是竖起耳朵偷听。

  “王大人,一口气杀了六名卫所高级军官,这么大的事情,你难道不能事先告知本官吗?你这样大肆杀戮,就不怕圣上归罪于你,就不怕毁了河南的大好局面”

  大堂上,河南巡抚李仙风满头大汗,气急败坏。

  也难怪他生气,王泰肆意妄为,大打出手,事情完了他才知道。

  如此惊天动地的案件,他在任毫无建树,一派风平浪静,而王泰一来就石破天惊,这不是显的他无能和渎职吗?

  “抚台大人,稍安勿躁,先喝口茶再说。”

  王泰面色平静,也不生气。

  “抚台大人,榜文上你也看了,这几个人侵占屯田不说,光是他们身上背的案子,已经是罪不可赦。下官也是没有办法,杀鸡骇猴,光明正大,秉公办理而已。”

  王泰摆摆手,顾绛把文书递了过来。

  “抚台大人,这些人的罪状,全部都在这上面,件件属实,人证物证俱在,大人可以仔细观看。”

  李仙风接过文书,一页一页翻了起来,看到最后,脸色变的通红。

  “大人,你也看到了,这些蛀虫个个罪责难逃,死有余辜,若是捅到了大人那里,反而让大人难做。这恶人,就让小人代劳吧。”

  王泰见李仙风不再像刚才那样激动,轻声劝了起来。

  这位巡抚大人,不知道河南局势之危,犹如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就会炸的河南、甚至整个大明粉身碎骨。他至今还在矫饰伪行,说什么河南大好局面,真是可笑至极。

  “王大人,话虽如此,但你如此负气用事,一旦引起地方骚动,这天大的祸事,你承担得起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