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第二十九章(总第三百O七章)、龙袍加身-第2/3页
众人再次跪拜,皆高声道:“我等惟命是从,敢有抗命者,众人必诛之。”
“唉,从今日起,我算是被你们架在火炉上,再不会有一日的轻松快乐了,大家都起来吧。”马宇又再三推辞,但众人绝不退让。马宇见劝解数番无效,无奈叹道:“我可被你们害惨了。既然大家这么看的起我,推举我坐在这个位置上了,我也要对得起大家,对得起社稷,对得起千千万万的大汉子民。”一旁的贾诩轻声提醒道:“圣上,要自称朕。”
“为什么要自称朕?称呼我不是挺好的吗?”
贾诩低声解释道:“天子自始皇帝开始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这是因为‘朕’这个字在古文中通‘舟’和‘灷’,舟即为小船,灷即为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火种又代表新生,舟中的火种则能保天下太平,所以天子要用自称‘朕’,其他任何人不可用此字,用了就是大不敬,就是谋反。”
马宇还不习惯说朕这个词,他继续说道:“坐在这个位置上一日,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我就要,哦,朕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也送给各位共勉。”马宇扫了下面一眼,见众人都在肃穆倾听,继续说道:“任何人都不是圣人,谁都会犯错,都有做的不对的时候,朕也有错的时候,凡是见到朕有错,任何人都可以当面指出来。我记得有位圣人说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在太和殿前面立个碑,把这几句话写上,世世代代都要遵守。”
贾诩、卫觊等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了,马宇推脱一番后,又再次献上了,如此折腾了三番五次,马宇才接受了。
。。。。。
午后,洛阳城门大开,前面有天子仪仗开路,后面有亲兵护卫,洛阳城的老百姓看到天子的车队浩浩荡荡而来,纷纷在门前路边焚香跪拜,车队一直进到皇宫太和殿前的大广场停下,马宇在众人的前后簇拥下,进了太和殿。
乔林率士兵将皇宫各大门全部戒严,不准任何人出入。李登将皇宫内大小房屋都安排了岗哨,闲杂人等暂时在屋子里不准随意出入。马文则加强了各城门的戒备,城内主要街道加强了巡逻,严防发生异常。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七月三十日,马宇登基称帝。
在洛阳的官员、司马以上的将领全都被传到了皇宫里,参加了在太和殿举行的登基仪式。马宇坐在太和殿龙椅上,后一排坐的是平雪和吴瑕,坐在最后面是林嫣。登基仪式由卫觊主持,文武百官正式拜见新天子——中华大帝马宇。陈琳以非凡的文采,迅速起草了一封洋洋四千多字的,根据汉献帝刘协的,刘协于建安十二年早已指定在紧急情况下,由马宇接位天子。今因身体原因,为了大汉天下,为了四海黎民,从即日起禅让,由汉中王马宇接任皇位。中宣布,大汉朝从即日起,改年号为中华,国名为中国,国人为中华民族,且永久不改。并定于九月初一,在太和殿举行正式登基大典,即为大汉中华元年。并将诏书发布到各州郡县乡,以及周边各国,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要知晓。
。。。。。
为了朝廷的尊严,卫觊率众官制定了一整套关于称呼和上朝方面的规定:皇帝自称“朕”,任何人见天子须称呼“圣上”或“天子、或皇上”,确定太和殿前的大门为“奉天门”。每初一、十五,凡洛阳城正七品以上官员均要上朝。每逢五和十的日子,洛阳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上朝。平日里,洛阳城正三品以上官员每日上朝商议国是。上朝时,百官要先三跪九叩并齐呼:“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退朝时,百官要跪拜齐呼“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专用明黄色,天子衣服用品上可有龙饰,所有官员和百姓则一律不可使用。关于名字“避讳”,马宇再三坚持不须“避讳”,众人只得暂时搁置了。卫觊、陈群、钟繇、常林等众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对皇帝的称呼、皇帝的自称、增加嫔妃、普选宫女、广征太监、名字避讳、服装颜色、车马仪仗等其他一些皇帝特权。天子下达的一般命令称“谕”,对问题的回复称“旨”,发布的命令或公告称“诏”。天子的诏书称为“圣旨”,圣旨一律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