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 大风起
八月中旬,根据侍从室制定出来的军事计划,在沙坪会盟的各路反清义军纷纷行动起来,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发动针对清廷所占领的疆域展开攻势。
叶重作为联军盟主,有调动联军内部任何一支军队的权力,但是他并没有行使这种权力,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是一个英明的上位者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在下达进击的号令的时候,叶重的一纸文书上,写的只是“各路义军,务必精诚团结,竭尽全力攻略各地,兹遇阻击,可以相互驰援,若有无故不援而坐视友军深陷险地者,众军共击之”。
叶重知道各路义军的领袖都是宁为鸡首,不做牛尾的人物,表面上可能遵从他的号令,但是私底下阳奉阴违,不服气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毕竟作为一方军阀,上面有一个人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任谁都会不爽的,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地位上,都是反清势力的领袖,他叶重不过是多了一个盟主的头衔,凭什么对自己的行动指手画脚的?
叶重相信,若是自己太过干涉各路义军的战略,一定会遭到排斥的,索性放开手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反正有这些义军浑水摸鱼,清军四顾无暇,最后肯定是会造成兵力不足的尴尬的。
沙坪会盟的义军从东到西,由南而北,分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一时之间是不能聚集在一起的,叶重这个盟主也并非是实至名归的,他需要的是名义上的联军盟主,真正让他统率这么多鱼龙混杂的军队,还真是很为难。
经过不断的削弱,清廷虽然一直在大肆招兵买马,扩张军备,竭尽国库的金银财宝去招募士卒,但是能招到的士兵根本不能满足损失的战士。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个大清朝已经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了。
藤县起义前,大清朝的鼎盛时候的兵力是一百一十万,经过一年多的征战,清廷扩充了不少士卒,但是消耗得更快,不成比例,迄今为止,整个清廷的军力是八十六万,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兵蛋子,根本没形成足够的战斗力,而且枪支弹药严重不足……
清廷的主力已经在大西南的时候,被大汉军一举歼灭,收编,成为了战斗力更强的大汉军,不得不说,清军的围剿,只会让各地的义军越战越勇,越来越多。
现在全国的反清义军的兵力超过一百万,烽烟四起,蚕食鲸吞着清廷所剩无几的疆土,整个大清好似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只等待掘墓者给他最后一击,就会倒在为他精心准备的棺材里面了。
让各地的义军各自为战,攻略清廷所占的疆域,是叶重以及侍从室大臣们的计策,早在中法战争结束后,叶重便命令数万军队云集在河南一地,准备发动北伐的攻势。现在是农忙的时候,但是在晚清这个时代,可没有分什么农忙不农忙的,反正粮食够吃,军械以及枪支弹药储备都十分的充足,根本不必担心军需补给跟不上的问题。
现在叶重成为联军的盟主,名义上是全国所有军阀的领袖,针对清廷的此次攻势,自然出力更大,未免落人口实,叶重又增派了许多军队。
在叶重的诏命当中,除了自己的“各自为战”的主张,还警告所有义军,不得相互攻伐,因为城池的得失而大打出手的时候,叶重将以盟主的身份出来仲裁,可群起而攻之。丑话说在前头,凡是有争论的城池,一律划归大汉军治下,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针对清廷的这次攻势,势如破竹,定会马到成功的,而叶重也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终结满清朝廷的国祚,取而代之。
所以,在河南一地的大汉军是越来越多,达到二十万,整个大汉军目前的军力,除了守备的八万民兵,正规军达到三十二万,也就是说,有十二万的大汉军还在大西南整装待发,准备随时北上伐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