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3章 华夏文明之正朔-第2/3页





      叶重带着悲怆的语气道:“明朝灭亡以后,满清鞑子对泱泱华夏实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政策,异服蓄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谁敢忤逆,就地格杀!这就是为什么建奴一个不到百万的民族就能统治上亿人口的汉人的缘故。归根结底,是因为汉人被杀怕了,血性没了,留下来的大多是趋炎附势的汉人,没了血性和骨气的汉人!”

      闻言,苏玉娘点头道:“我明白了。重哥儿你这句‘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意思是,崖山代表的是骨气的沦丧,明亡代表的是血性的丢失,我说的没错吧?重哥儿。”

      “没错。当今的中国,大多汉人与生俱来的骨气和血性已经被鞑子践踏了,鞑清立国以来,不是没有汉人反抗,而是反抗的那些汉人都被残酷地镇压了。鞑清腐儒鼓吹的康乾盛世,都是狗屁,若是明帝国当时没有长达数十年的小冰河期,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交困之下,鞑清绝不可能走了狗屎运有机会入主中原的!”叶重攥拳道。

      “哼,重哥儿,都怪这个李自成,如果不是他逼死了崇祯皇上,吴三桂又怎么会引清军入关呢?”苏玉娘也是气愤地道。

      “唉,一切都已经是昨日黄花了,历史……没有如果。”叶重摇头道。

      1374年,理宗去世,赵隰即位,派贾似道出征,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所杀。

      1976年,元朝攻打临安,南宋投降。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先后拥立赵隰的两个弟弟为皇帝,南宋残余势力已经无力抵御元朝,但是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殊死抗争,文天祥被捕后不屈身亡,张世杰战死。

      1279年,宋军在崖山海战中灭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赵宋皇族八百余人及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南宋与蒙元交战四十年最终失败。

      与北宋灭亡的屈辱相比,南宋君臣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一幕,明知不可以,依然拼命抗争,虽死无憾。

      崖山之后无中国,南宋的灭亡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古典意义上中国的第一次灭国。

      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贵族精神从此消失,文天祥、陆秀夫等士大夫虽无力挽狂澜之力,为了民族气节拼死斗争,十万人集体殉国,如此气节已经荡然无存。

      南宋覆灭,宋朝的精英人才、科学创新能力、商业经济全部荡然无存,中国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南宋的灭亡,是中国文化的断层,成为中国历史由盛转衰的拐点。

      陈寅恪对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不以言获罪,不因文入狱”高度民主的政治环境从此不复存在。

      崖山之后宋朝的户籍簿上3/4的汉人都被屠杀。当时的汉人的社会精英要么隐居海外,要么投海自尽。

      崖门海战之后,海上浮尸10万。

      宋以后那个自信、开放、宽容的民族不见了:在元朝北方汉人是三等臣民而南方汉人更是四等臣民。汉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贱民。宋朝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

      那个时代,中国占世界GDP总量要超过一多半。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对于中国而言,宋朝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文化这个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文化。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

      中国文化到宋达到了巅峰。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是当年日本史学界首先提出的观点,也就是认为宋朝以后的朝代不再是华夏文明之正朔,乃至以为日本才是继承了华夏文化的正朔。崖山之战后,也就是宋亡后在日本人的思想里,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